罗桑赤烈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孜仲。二十九年(1903),任堪仲,后被代本擦绒巴派往春丕谷,先后于格乌岗、干坝宗与侵藏英军谈判。次年,被委任为喇嘛噶伦。宣统元年(1909),迎接入京朝觐之十三世达赖喇嘛返藏。次年,因达赖喇嘛逃亡印度,被清朝革职。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孜仲。二十九年(1903),任堪仲,后被代本擦绒巴派往春丕谷,先后于格乌岗、干坝宗与侵藏英军谈判。次年,被委任为喇嘛噶伦。宣统元年(1909),迎接入京朝觐之十三世达赖喇嘛返藏。次年,因达赖喇嘛逃亡印度,被清朝革职。
见“德勒格尔”(2522页)。
十六国时期成汉大臣。略阳(治临渭,即今甘肃秦安东南)賨人,板楯七姓罗氏之后。初为汉王、梁州刺史李寿长史。玉恒三年(337),向李寿献谋,袭据成都,称藩东晋。及攻取成都废李期后,又与解思明(一说应作鲜思
见“满五大”(2389页)。
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乾隆二年(1737)以随军征战功,赐宣慰使职衔。四年(1739),批准管辖三齐寨番民,因抚驭失宜,与三齐寨民连年构衅,自相残杀。六年(1741),三齐寨聚众千人赴省告,欲脱离瓦寺
?—1822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汗。一译凡利、瓦里、干里。※阿布赉汗庶长子。初任苏勒坦(苏丹)。乾隆三十四年(1769),奉父命进京纳贡。四十六年(1781),父死,袭汗爵,与清朝继续保持臣属
见“耶律室鲁”(1317页)。
旧时裕固族户族内部事务的管理者。亦称老者。部落下按姓氏划分,有若干户族(相当于氏族),一般每个户族都有一个户族长,组织管理本户族内部事务。由部落头目指定或选举产生,多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长者担任。有
?—838吐蕃名臣。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执政僧人。因以高僧身份参政而官至僧人宰相一钵阑布,故名钵阑布勃阑卡贝吉云丹,简称钵阑布云丹,或勃阑卡贝云,有时仅以僧职“钵阑布”称之。任内,力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拉拉卫,并将刺山卫作拉拉山卫。
习惯法。鄂温克语音译,意为祖先传下来的习惯或古老的传统。流行于额尔古纳河使用驯鹿鄂温克人地区。它体现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大家均严格遵守。包括从生产到生活及宗教迷信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如猎人打到鹿、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