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纰论

纰论

藏语音译,意为“外相”。吐蕃官名。《唐书·吐蕃传》则称“悉编”。为专管吐蕃外事活动的一般官员。其上有大外相,称“悉编掣逋”,与《唐蕃会盟碑》之“纰论伽罗笃波”(意为“外相同平章事”)相当。重大外事由大外相参与决断。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官制之初,曾设“外相六权臣”。《唐蕃会盟碑》上的会盟署名,即有大外相纰论伽罗笃波属卢论赞热土公。此大外相在《唐书·吐蕃传》中又义译为都护。

猜你喜欢

  • 善化寺

    具有典型辽金风格的佛教寺院。在今山西大同城内。因位于城南,俗称南寺。始建于唐,时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楼阁飞为埃坌,堂殿聚为瓦砾,前者栋宇,所仅存者十

  • 赤鄂衍那

    见“石汗那”(450页)。

  • 郭尔罗斯前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嫩江与松花江汇合之西岸、吉林伊通边门外与长春厅之西。札萨克驻固尔班察汗,会盟于哲里木盟。元为辽王乃颜分地,明入于科尔沁,至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乌巴什,始以郭尔罗斯名部。后金天命

  • 纳若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陆得、纳渣、莨峨、他留、他谷、支里等。主要居住于云南省永胜、华坪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干木古

    纳西语音译。“干木”为女神“里底干木”的简称或尊称,“古”为“祭”,意为“祭祀干木女神”。汉称“狮子山会”、“朝拜狮子山会”。旧时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传说狮子山乃女神干木的化身。她

  • 傈僳语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属各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大理白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四川省的凉

  • 大审理

    渤海国将领。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左右卫将军。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天授八年,925)九月,与礼部卿大和钧等率渤海民百户亡命高丽,次年一月,渤海国亡(一说在国亡后始投奔)。

  • 尼其滚娘娘

    娘娘神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滚”亦译作“昆”。又称“额尼音博如坎”。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患麻疹病皆祈祷此神保佑。其神像、来源传说及祭品,同“额古都娘娘”。(2535页)

  • 道园学古录

    书名。元虞集撰,门人李本编。50卷。内《在朝稿》20卷,《应制稿》6卷,《归田稿》18卷,《方物稿》6卷。作者为元中期著名文士,历仕7朝,先后任集贤修撰、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生平著述

  • 升允

    1858—1931清朝大臣。字吉甫。号素庵。蒙古镶蓝旗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历任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三十年(1904),调察哈尔都统。次年,任陕西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