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答儿罕

答儿罕

①中国北方一些民族的官员或荣誉称号。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清闲之人”。为突厥、契丹等民族的官员。《旧唐书·突厥传》作达干,《辽史》作达刺干,《辍耕录》作答剌罕。自蒙古成吉思汗起,作为荣举称号,平民和奴隶因军功或其他勋劳被主人解放,给予某些特权,如豁免一切赋税、独占全部战利品、可随时入见主人、9次犯罪不罚等。明代蒙古仍作荣誉称号,汉译作“打儿汉”、“打儿汗”。《白史》曰:一次立功者赏赉,二次立功者赐“答儿罕”号。※《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语》云:凡部众在战斗中救出台吉者,加升此名;如因救台吉而自身阵亡,以此号酬其亲子孙;手艺精湛的出色工匠亦可得到此名。※《夷俗记·战阵》将打儿汗分为四等:“功轻者升为把都儿打儿汗,功重者升为威静打儿汗,再重者升为骨印打儿汗,最为首功则升至威(岱之误译)打儿汗而止”。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曾多次将此号封授战斗中、明蒙和议中以及迎请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有功的蒙古人员。清代,亦作为荣誉称号,用以封授蒙古王公,如达尔罕亲王、达尔罕贝勒、达尔汉辖(侍卫)等。休致大臣、闲散王公大臣、恩赏人员、宗教上层、闲散达喇嘛以及有勋劳的平民或奴隶都可得到此号。 ②清代把禁猎、禁伐区亦称作达尔罕。

猜你喜欢

  • 讷北部

    即“讷北室韦”(920页)。

  • 夏国剑

    剑名。西夏人善铸剑,其剑锋利无比,至为名贵。宋朝文学家苏轼极为欣赏,命晁补之作歌赞扬,有“试人一缕立褫魄”,之句。俗谓“见血封喉”。宋人称:“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

  • 阿特沙尔

    清代新疆地区名。维吾尔语“八城”之意。或称南八城。嘉庆(1796—1820)年间起,对塔里木盆地周围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

  • 可令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枯凌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与喜乐温河等十一卫同时设立。其地有说在今锦县东南,与老边屯相近,枯凌河即大凌河故道或说可令河即今黑龙江省舒林

  • 北唐古部

    ※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唐古(※党项)族民户所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部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

  • 塔里牙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蒙古语“塔里牙惕”意为“田禾”,“赤”意为“司事人”,《华夷译语》释为“农人”,即“种田人”。指皇室、诸王位下所属种田户及掌管田务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大斡耳朵位下等即设

  • 红贴粮

    元代赈粜粮之一种,又作红帖粮。成宗大德五年(1301)始行。因政府所拨赈粜粮多为豪强嗜利之徒巧取豪夺,不能周济贫民,遂令司署籍贫乏户口之数,置半印号籍文贴,各书其姓名、口数,逐月对贴给粮,大人3斗,儿

  • 实叉难陀

    652—710唐代佛教译经师。又译施乞叉难陀。祖籍西域于阒(今新疆和田)。通大小乘及外学。武则天(684—704)时,应聘携《华严经》梵本至洛阳。证圣元年(695),于大遍空寺与菩提流志、义净等合作,

  • 石瞻

    即“冉瞻”(564页)。

  • 潭中

    古百越地名。汉置县,三国至南朝齐因之。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汉属郁林郡,晋、南朝宋齐属桂林郡。今为壮族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