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百夷

百夷

古族名。亦作“伯夷”、“僰夷”、“摆夷”。元明时期对傣族先民的称谓。始见于元李京《云南志略》、周致中《异域志》等书,为唐宋时“白衣”之同音异写。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古训、李思聪奉命至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今云南德宏地区),归著《百夷传》,记述当地傣族之事颇详,后之言傣族诸书,多自此取材,“百夷”一称遂逐渐代替“金齿”、“白衣”、“白夷”等称谓,被习用为傣族专称。已往该书中又有“大百夷”、“小百夷”之分。前者主要指西部德宏地区傣族,后者主要指怒江以东至西双版纳即滇南地区傣族。与德宏傣族自称“傣哪”,西双版纳傣族自称“傣泐”相符。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与谢肇淛《滇略》中的大小百夷的划分,则近似民间“汉(旱)傣”、“水傣”之说,汉(旱)傣接近内地,水傣靠近边疆。明中叶以前多以“淛”或“淛人”称白族先民,明后期李元阳修《云南通志》将指傣族的“百夷”改为“淛夷”,致使淛夷一称所指混乱。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多写作“摆夷”。明代,“百夷”亦作地名,指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地,当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

猜你喜欢

  • 七步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纳道寺。在甘肃卓尼县多坎乡大峪沟口,地处洮河南岸。据《安多政教史》载,清康熙十五年(1676)由西藏彭域杰乌岗哇高僧赛康巴桑结嘉措,在第九代卓尼土司杨朝梁资助下修建并主持教务。有经堂

  • 天聪朝臣工奏议

    书名。后金天聪六年(1632)正月至九年(1635)三月间诸臣的奏疏和策论汇集,凡97篇。1924年,罗振玉将清宫档案收入《史料丛刊》初编,遂定此名。反映满族兴起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

  • 古气

    纳西族传统民歌曲调。多用于唱情歌、苦歌和个人抒情。曲调简单,旋律不强,但富有特色的颤音和装饰音特别多,节奏比较自由。按歌词内容和感情发展,唱者可随意将声调起高或放低,延长或缩短。旧时作为一种咏叹和诉说

  • 巴尔鲁克山一带地方界约

    见“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935页)。

  • 森木塞姆石窟

    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处。“森木塞姆”,维吾尔语意为“细水流出”。现存较重要的石窟有52个,属南北朝至唐代遗存。窟形大部分为支提式窟,毗诃罗窟极少,形制、题材与风格大致与克孜尔石窟相同。窟内

  • 珠卜衮

    见“耶律宗真” (1315页)。

  • 女真译语

    书名。亦称“女真馆华夷译语”。明代编。具体编者失载。为女真馆“杂字”和“来文”汇编,是解读女真文字的辞书性质的工具书,也是研究明代东北民族关系的史料书。共有两种,一为永乐年间四夷馆编的有女真文字且“杂

  • 换番

    清代汉人与台湾高山族人互市的称谓。一般在每年夏秋时进行,以物易物,即汉人以珠、布、盐、铁等物向高山族人交换鹿脯、鹿茸、各种兽皮及水藤、通草等土产。

  • 黑车子鞑靼

    见“黑车子室韦”(第 页)。

  • 闰振单于

    ?—前54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屠耆单于从弟。原任匈奴休旬王。宣帝五凤二年(前56),率所部五六百骑击杀左大且渠,并吞其兵,在西边自立为闰振单于。四年(前54),率兵击自立于东边的郅支单于,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