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考
拉祜语音译,意为“地窝铺”。解放前云南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农民一种季节性的田间临时住房。以竹和茅草构成。当地主要实行刀耕火种,由于耕地分散和年年易地,为了适应山地作业的特点和减少每天路途奔波,各家各户普遍在自己的耕地附近盖起临时住宅,一般从春耕开始到秋收结束,一年大部分时间一家大小居住于此中,便于防鸟兽和必要的田间管理。这是早期原始迁徙农业一种带普遍性的居屋形式。也是拉祜族从原先母系大家庭蜕化为个体家庭的最初居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农闲时或逢年过节仍回到共同的大房子中相叙。
拉祜语音译,意为“地窝铺”。解放前云南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农民一种季节性的田间临时住房。以竹和茅草构成。当地主要实行刀耕火种,由于耕地分散和年年易地,为了适应山地作业的特点和减少每天路途奔波,各家各户普遍在自己的耕地附近盖起临时住宅,一般从春耕开始到秋收结束,一年大部分时间一家大小居住于此中,便于防鸟兽和必要的田间管理。这是早期原始迁徙农业一种带普遍性的居屋形式。也是拉祜族从原先母系大家庭蜕化为个体家庭的最初居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农闲时或逢年过节仍回到共同的大房子中相叙。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直辖地腹里,设治所于开平县(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唐代为奚、契丹地。金置桓州。世祖中统四年(1263),改开平府为上都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一作十九年),并为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东北,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大牧场。南北长110华里,东西宽20华里,呈东西窄,南北长的梯形,总面积22万多亩。草原西部及西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坨草甸
部分彝族的自称。或称期期,彝语音译,意为部分化出的彝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永胜、凤庆、云县、祥云、巍山、普洱、景东、澜沧、西畴、广南、文山、新平、开远、易门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解放前云南大理喜洲白族地区以严宝成、董澄农、杨炽东、尹辅臣四大资本家为代表并包括“八中家”和“十二小家”在内的资产阶级集团。多系封建地主或官僚出身,相互间多有密切的亲属关系。他们以下关和昆明为中心,分
见“阿阑豁阿”(1230页)。
?—692唐朝突厥族将领。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之子。初任左豹韬卫翊府中郎将。垂拱元年(685),升左王钤卫将军兼昆陵都护,袭兴昔亡可汗,辖五咄陆部,后又拜镇国大将军、行左威卫大将军。如意元年(692
见“虎喇哈赤”(1385页)。
1633—1648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第七女。初号淑哲公主,后封固伦公主。崇德六年(1641)二月,许婚蒙古族内大臣二等梅勒章京鄂齐尔桑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正月,成婚。铿
?—1658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世居穆溪。侍卫齐玛塔子。初与兄阿山屡从征,积功任参领。后金天聪四年(1630),从都统纳穆泰守滦州、永平,纳穆泰弃城走,因其力战明军未受罚。九年(1
准噶尔山名。位于新疆伊犁惠远城西北。又称崆郭罗鄂博。旧为准噶尔部驻牧地。地多煤。乾隆四十七年(1782),于大山头、石人子、甘沟3处,开设煤窑24座。五十年(1785),复增窑12座。日出煤数十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