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玄奘

玄奘

602—664

唐代佛教著名高僧。汉族。俗姓陈,名祎。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10岁丧父,寄居于兄寺中生活。13岁出家,从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17岁起,遍游长安、西川、荆州、河北等地,遍读佛教经典。20岁受具足戒,从事佛学研究。因感各说不一,莫知所适,遂决意西行求法。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途经姑藏(今甘肃武威)、敦煌、高昌(今新疆鄯善县)、姑墨(今新疆阿克苏)、罽宾(克什米尔)、呾罗斯(前苏联江布尔城)等地,历尽艰险,于贞观七年(633)抵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那烂陀寺,从戒贤(号正法藏)学《瑜伽师地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等论典。兼习梵书。越五年,复游历东、西、南、北印度圣迹。后至杖林山胜军论师所,学《唯识抉择论》、《庄严经论》等,并著《会宗论》三千颂,批驳该寺师子光见解。寻奉戒贤命,同小乘论师辩论,获胜;戒日王为之设无遮大会,使宣讲大乘教义,名声大振。贞观十九年(645)返长安,获梵本经论675部。受命居弘福寺传译,继转慈恩寺。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其中最主要的有《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等,史称之为“新译”。还将《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又将西行沿途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对中国各民族的佛教有着巨大影响。

猜你喜欢

  • 巴鲁剌思

    即“八鲁剌思”(27页)。

  • 泰外库勒汗

    见“塔吾克勒汗”(2162页)。

  • 索尔和绰河所

    见“锁郎哈真千户所”(2234页)。

  • 武落钟离山

    古地名。又名难留山或难留城。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内。相传是※巴人首领※廪君的诞生地。其地有巴、樊、瞫、相、郑五姓居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未有君长,乃共掷剑于石穴,中者为君。唯务相中之,得五姓之君。《

  • 南齐书

    南朝齐史书。纪传体。原名《齐书》,宋代始称《南齐书》,以便与李百药之《北齐书》相区别。南朝齐梁之际萧子显(489—537)撰。原书60卷,现在59卷,包括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子显字景阳,南

  • 杨广香

    ?—481南北朝时期阴平国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之族弟。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后仇池国灭后奔魏。升明元年(477),与魏合兵攻杀武都国主杨文度。以阴平(今甘肃文

  • 咸和

    唐代渤海国王大彝震年号。830(《旧唐书》作大和五年,即831)—857年,凡28年。

  • 清准贸易

    清朝政府与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之间的经济交流。自清初起,双方即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早在巴图尔珲台吉统治时期(1634—1653),其与兄弟子侄俱先后遣使献贡于清,与之一起聚牧的杜尔伯特部、和硕特

  •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科勒苏河之东,跨克鲁伦河。东至卜固尼和硕山、接本部中左旗界;西至特克玛尔图山,接本部左翼右旗界;南至多木达都图伦,接本部中左旗及中末右旗界;北至伊克噶札尔,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

  • 阿卜萨湖

    见“忽汗海”(14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