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土登旺秋
清末民初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四世活佛。藏族。生于金沙江畔之扎喜拉垅地方。5岁迎入拉卜楞寺坐床,由喜饶嘉措受沙弥戒。20岁赴前藏入哲蚌寺郭芒扎仓,以洛桑朗杰为师,学习4年返回多麦。43岁朝拜五台山后,赴北京朝觐,后赴蒙古。44岁返回拉卜楞寺。45岁光绪帝赐“广济禅师”册印。47岁遍历康区里塘、德格、甘孜、昌都等地。54岁再次赴前藏,途径里塘返回拉卜楞寺。1916年于拉卜楞寺圆寂。
清末民初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四世活佛。藏族。生于金沙江畔之扎喜拉垅地方。5岁迎入拉卜楞寺坐床,由喜饶嘉措受沙弥戒。20岁赴前藏入哲蚌寺郭芒扎仓,以洛桑朗杰为师,学习4年返回多麦。43岁朝拜五台山后,赴北京朝觐,后赴蒙古。44岁返回拉卜楞寺。45岁光绪帝赐“广济禅师”册印。47岁遍历康区里塘、德格、甘孜、昌都等地。54岁再次赴前藏,途径里塘返回拉卜楞寺。1916年于拉卜楞寺圆寂。
清代碑刻。见“太平寺锡伯碑”(273页)。
见“斡齐尔博罗特”(2428页)。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二十七年(1394)四月,明廷更定番国贡仪,将其列入全国可按定例朝贡的30长官司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与松潘地区十五族长官司一道,
官名。元代始置。为安抚使属员。明代为世袭土官,秩正七品。清代多被精简。参见“安抚使”(908页)。
官署名。民国时期管辖松(潘)茂(县)地区(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地)的行政机构。1927年建立,辖地包括松潘、理抚边(今小金县的一个区)、绥靖、崇化(以上两地为今金川县)三屯广大藏、羌、回、汉地区。统
?—1854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图们氏。初由贡生补侍卫处笔帖式。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侍读、国子监祭酒。二十九年(1849),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仍留学政任。咸丰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元至正(1341—1368)年间置(一作永乐五年由明玉珍所设宣抚司改置,下辖东流和臈壁峒两蛮夷官司),治今湖北来凤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安抚使田驴蹄归附,令袭原职。
即“延优”(818页)。
原始社会初期一群女子与一群男子互为夫妻的集团婚形式。亦称伙婚、多偶婚、集团婚、普那路亚婚等。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最初阶段为血缘群婚,即任何男女可在同辈直系和旁系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近的异辈人中结为配偶,
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为古代内地与西域连接的门户之一。昆仑山玉石由此输入中原,故名。西汉置玉门关,遗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小方盘城。为丝绸之路枢纽,“北道”起点。三国以后,因丝绸之路“北新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