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札兀忽里

札兀忽里

官名。又译“札兀惕忽里”、“察兀忽鲁”、“察兀惕忽里”。金承安元年(1196),铁木真(成吉思汗)联合克烈部王罕,助金丞相完颜襄大败塔塔儿部于浯勒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执杀其首领蔑兀真笑里徒,受金册封为此官职。关于其含义众说纷纭,有:“部族官”、“百夫长”、“招讨使”、“节度使”、“大异密”等等,今无定说。

猜你喜欢

  • 萨英额

    清朝官员。满族。字吉夫。道光(1820—1850)时,官吉林将军衙门主事。著有《吉林外记》10卷。因系亲临实地调查,广为搜集整理,对研究吉林史地有一定参考价值。

  • 龙州军民指挥使司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官署名。参见“松潘等处安抚司”(1298页)。

  • 王公

    清代封爵统称。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和辅国公6等。原为对满洲贵族的专用封号。后亦用以封赠某些民族上层人物,有宗室、蒙古、回部(维吾尔)、唐古特(藏族)王公之分。宗室王公又称八旗王公,皆冠宝石

  • 张格尔

    1790—182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译札罕格尔。又称张格尔和卓、张格尔条勒。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次子。自幼居浩罕。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纠众

  • 李从荣

    ?—933五代后唐宗室、大臣。西突厥别部沙陀人(一说其先代北胡人)。后唐明宗李嗣源次子。天成元年(926),以检校司徒兼御史大夫为邺都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雄军节度使。三年,移北京留守,充河东节度

  • 关于抗战中民族问题提纲

    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性文献。1940年7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提纲主要以蒙古族为例,论证了蒙古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指明日本帝国主义对蒙

  • 火牌

    旧时官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出的告示牌。过去地方官巡视苗疆时,必先饬役荷牌前行,以告苗族群众,作迎接准备。官至,舁者舁,担者担,椎牛宰猪,以犒从者。迎来送往,各有一定例规。凡巡视官吏可不雇一夫一役,甚者聚

  • 木古法

    木制人偶。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成年人死后,一般举行“撂档子”(送魂)仪式。届时,用木刻制一人偶给其穿衣戴帽代表死者,进行祭祀和送魂。详见“撂档子”(2445页)。

  • 普蒙普旺

    唐时南诏丽水节度使。纳西族。叶古年之五世孙。唐德宗贞元元年(785)置丽水节度,其父剌具普蒙为节度使。8世纪末,南诏不堪吐蕃之征调,有意暗中归唐,调回为吐蕃屯守金沙江北岸的数万军队,并与唐剑南西川节度

  • 宝丰社

    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银号、钱庄行业联合组织。据说乾隆年间(1736—1795)已建立。咸丰十年(1860)的《整立钱法碑》文中曾见其名。嘉庆道光时(1796—1850),加入该社的票号、银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