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珪

拓跋珪

371—409

北魏创建者,即太祖道武帝。名亦作涉珪、涉圭。386—409年在位。鲜卑拓跋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孙,献明帝拓跋寔子。为东部大人野干女贺氏所生。代建国三十九年(376),代国为前秦所灭,代民被分为二部,黄河以东属匈奴独孤部刘库仁,河南属铁弗匈奴刘卫辰。珪因年幼随母自贺兰部,投靠库仁。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奔贺兰部依其舅贺讷、被推为主。次年正月,集旧部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即代王位,改元登国,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四月,改称魏王,国号魏。时其叔拓跋窟咄在匈奴独孤部刘显支持下逼南境,诸部骚动,人心顾望,珪惧内难,北逾阴山复依贺兰部,遣使求救于后燕慕容氏,合兵击败窟咄,尽收其众,内部趋于稳定。登国二年(387),南破刘显部。翌年,东败库莫奚和解如部。继讨高车袁纥及豆陈部、纥突邻、纥奚、贺兰、叱如等部。六年(391),西讨黜弗部,北征柔然,破刘卫辰部,获取大量牲畜财物及土地,势力益盛。十年(395),大败后燕慕容宝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次年,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二年(397),乘慕容垂新死,亲总六军40余万,进兵中原,先后攻取晋阳、中山、邺等名都重镇,拥有黄河以北之地,隔河与东晋相峙。次年,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署百工伎巧10余万,以充京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七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称帝,改元天兴。追尊远祖毛以下27人皆为皇帝。定京畿东到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陂,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在位期间,广泛招纳人才,起用汉族士人,效法中原王朝,制定典章制度,建省台,置百官,立爵品,正封畿,定律令,申科禁。重视农业生产,息众课农,计口授田,屯田垦荒,减轻租赋;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皆同编户,悉令选籍;兴学校,增加国子太学生,并为五经群书置博士官等,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鲜卑社会的发展。晚年为政暴虐,疑杀百官,朝政衰废。天赐六年(409),为次子拓跋绍所杀。明元帝永兴二年(410),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改谥道武皇帝。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改庙号太祖。

猜你喜欢

  • 突浴魂

    见“吐谷浑”(766页)。

  • 富礼善

    ?—1801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鄂济氏。隶黑龙江正黄旗。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花翎副总管从征廓尔喀。嘉庆(1796—1820)初,参与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加副都统衔。卒于军。

  • 仆散忽土

    ?—1161金大臣。亦名师恭、思恭。上京(治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白城)人。女真族。仆散氏。出身微贱,曾受完颜宗干周济,擢宿卫10人长。因宗干被熙宗所杀,怀怨,应右丞相完颜亮(海陵王)约,充内应,谋废立。皇

  • 盘古歌

    参见“高皇歌”(1915页)。

  • 绣脚蛮

    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的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分布于南诏统辖的永昌(今云南保山、德宏及临沧一带)、开南(今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其俗“于踝上腓下周匝刻其肤为文采”故名。即文身之俗。元人

  • 塔石纳特

    撒拉语音译,意为“打石头”,也称“打缸”。青海撒拉族农村及甘肃积石山等地撒拉族民间传统游戏和体育活动。始自清中叶,至今已有200余年。玩时,双方预备薄而圆滑的石头数块,再在4—5米远处立一方石或砖,作

  • 拖雷

    ?—1232或1233蒙古国宗王。又译图类。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忽必烈之父。尊称“也客那颜”或“兀鲁黑那颜”,意为“大官人”。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分封时,得民户5千。英武有

  • 鸿台吉

    蒙古贵族的尊称。亦译作洪台吉、黄台吉、珲台吉、欢台吉等。源于汉语“皇太子”。蒙元时期仅作为大汗长子、储君的尊称。明代不再限于大汗的太子,一些大领主亦拥有此号,如土默特部的※辛爱黄台吉、鄂尔多斯部的切尽

  • 翟柤

    见“狄柤”(1104页)。

  • 草中之戎

    古族名。见“骊戎”(19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