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焘

拓跋焘

408—452

北魏皇帝。423—452年在位。亦称佛厘、佛狸伐。鲜卑拓跋氏。※拓跋太宗嗣长子,母杜贵嫔,冀州汉人。明元帝泰常七年(422),封泰平王,拜相国,加大将军,寻立为皇太子。父疾,奉命监国,总摄朝政,以长孙嵩、奚斤等为左右辅。次年继位后,承先祖既成之势,凭借鲜卑骁勇骑兵,四出征伐。史称其“勇于战斗,攻城临敌,皆亲贯甲胄,夷宋畏之。”率军西征夏国,克长安、统万。神䴥元年(428),俘夏主赫连昌。继攻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南),逼赫连定败走上邽,终为吐谷浑获送至平城处死,遂灭夏国。太延二年(436),攻占龙城(今辽宁朝阳市),灭北燕冯氏。五年(439),取凉州,俘北凉沮渠牧犍,收姑臧(今甘肃武威)户口20余万,珍宝不可称计。太平真君三年(442),收服西凉李嵩之孙李宝。屡出兵北击柔然、高车,获戎马百万匹、部众数十万落。遣将袭吐谷浑,使慕利延败走白兰(青海黄河源西北)。采取镇抚兼施之策,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与南朝刘宋对峙。太平真君六、七年(445—446),遣兵镇压卢水胡盖吴起义。十一年(450),率军10万南下围悬瓠(今河南汝南县),直抵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遭宋军顽强抵抗,掠淮南5万余户而返,辖区扩大至淮河以南。同年,诛杀崔浩等门阀士族数千人。在位期间,注意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两次改定律令,以宽刑省罚,平息民怨;创行新字,兴办教育,于平城东建太学,祀孔子,命王公卿士子弟皆诣太学受业;禁巫觋,信道抑佛,诏毁佛寺、坑僧尼、焚经像;增辟垦田,移民牧畜,对社会发展起过一定作用。统一北方后,采取“随俗而治”的方针,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但连年征战,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连续不断。正平二年(452)三月(一说二月),为宦官宗爱所杀。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猜你喜欢

  • 曷多汗

    ?—394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郁久闾氏。柔然西部首领※緼纥提幼子、※社仑弟。原与父兄率部居柔然西部,服属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376)卒后,与父兄趁机脱离拓跋部,投附刘卫辰(夏主赫连勃勃

  • 刚毅

    1837—1900清末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字子良。笔帖式出身。光绪十一年(1885),由按察使擢山西巡抚,后调江苏、广东。任内,于屯田、固边、修渠、疏浚等多有建言并有一定贡献。十二年,巡阅大同镇属营伍

  • 别失八里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宰相耶律铸《双溪醉隐集》作伯什巴里,并云:庭州有五城,俗号五城之地。突厥语“伯什”为五,“巴里”为城。元初为西北重镇。宪宗元年(1251),设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

  • 习办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易□”,中书位六大之一。位在第四。

  • 土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因地而异,有蒙古尔、蒙古尔孔(蒙古人)、察罕(汗)蒙古尔(白蒙古)、土昆、土古、树阿罗(一译勺哇绕)、卡日朗、土谷家、蒙古勒等。他称有达尔达、白鞑番、尕尕、霍尔(伙儿、呼尔)、嘉

  • 宁城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由该县县长、蒙古族吴椿令主编。1935年2月组织本县人员编纂。主要内容:县沿革、行政、区划、机构、城镇、风俗、户口、财政、金融、司法、教育、卫生、交通、农业、林业、商业、社会事

  • 帖赤

    见“铁失”(1875页)。

  • 乌赤别吉

    突厥语uchbigi音译,意为“统帅”、“作战指挥官”。※叶尔羌汗国时期重要官职,战时统领汗国军队的大异密,往往由※阔什别吉(大本营长官)兼任。※叶尔羌汗国后期分为左翼乌赤别吉、右翼乌赤别吉。参见“阔

  • 彻彻秃

    ?—1339元朝宗王。又译彻彻笃、阇阇秃、薛彻秃。蒙古孛儿只斤氏。※蒙哥汗曾孙,完泽之子。英宗至治二年(1322),受命总兵北边,封武宁王。泰定元年(1324),承袭父所部,嗣卫王位,以功历受赏赐。文

  • 李嗣弼

    五代时后唐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昭义军节度使※李克修长子。晋王李存勖与后梁朱氏对峙时,初授泽州刺史,历昭义、横海节度副使,改海州刺史。天祐十九年(922),涿州为契丹攻破,举家被俘往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