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寔君
代国宗室。鲜卑拓跋氏。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建国三十九年(376),其父受前秦攻击,逃往阴山之北,又遭高车抢掠,退回漠南。时代国世子拓跋寔及弟拓跋翰早卒,继嗣未定,前秦兵尚在君子津(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听信堂兄拓跋斤谗言,误以为其父欲杀之而立慕容妃子,遂杀父及诸弟于云中盛乐宫。旋与斤俱为前秦军执缚,车裂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代国宗室。鲜卑拓跋氏。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建国三十九年(376),其父受前秦攻击,逃往阴山之北,又遭高车抢掠,退回漠南。时代国世子拓跋寔及弟拓跋翰早卒,继嗣未定,前秦兵尚在君子津(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听信堂兄拓跋斤谗言,误以为其父欲杀之而立慕容妃子,遂杀父及诸弟于云中盛乐宫。旋与斤俱为前秦军执缚,车裂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1738清代青海郭隆寺活佛。为郭隆寺(后称佑宁寺)五大活佛之一,即王呼图克图一世。出生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寺村。初在郭隆寺学经,参加巡回辨经,敏于思索,取得“格西”学位。康熙五十五年(1
亦作百粤。其名始见于战国晚期《吕氏春秋·恃君篇》。古代南方越人一种泛称或总称。以支系繁多,故名。包括句吴、于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山越等,“各有种姓”。其分布甚广。据《汉书·地理志》
见“塔亭卫”(2158页)。
见“撒只剌河卫”(2495页)。
?—1337伊儿汗国第十一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旭烈兀后裔,※拜都汗之孙。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被斡亦剌部人阿里帕的沙拥立为汗,举兵反对丞相加秃丁摩
清末新疆陆军之一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伊犁创设武备学堂(后改陆军小学堂)兼弁目学堂,开始培养新军军官。三十二年(1906),伊犁将军长庚奏准实行新政,编练新军,并从湖北调来一营新军作为骨干,又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萨尔浒卫。永乐四年(1406)十一月,扎童、撒儿忽、罕答河等处女真首领颜赤不花等40人来朝贡马,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今人考在前苏联共青团城西南,黑龙江下游右
渤海王国置。《辽史·地理志》作陀州。因近湄沱湖(今兴凯湖)得名。为东平府所辖5州之一。治州故址今有人说为兴凯湖西岸前苏联沿海州新尼科拉耶夫卡以北之废墟。辽灭渤海后废。
1777—1841清朝将领。字雪堂。湖南凤凰厅(今凤凰县)人。回族。幼袭父职为千总。嘉庆八年(1803),参与镇压湖南永绥厅苗民反抗,补永绥屯守备。历任湖北黄州(今黄冈县)协都司、提标中军参将、广西平
元代所签军士之一种。《元史·兵志一》:“士卒之家,为富商大贾,则又取一人,曰余丁军。”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以富商大贾人死产乏,难于出2丁,遂免余丁充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