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布寺

拉布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称多县。藏语称“嘎登郭囊谢舟派吉楞”,意为“具喜显密讲修兴旺洲”。为玉树地区格鲁派大寺之一。宗喀巴弟子代玛堪钦元登巴奉师意,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在原有萨迦派小寺基础上改建为格鲁派寺院。宗喀巴赠其头发、衣饰等物作塑佛像之装藏物,并赠度母像1尊;明朝赐护法像1尊和禅杖等法器。清道光(1821—1850)年间,该寺活佛吉热多杰入京朝觐,被任命为拉布族百户,掌当地政教事务。同治三年(1864),清敕赐小金匾1块。十二年(1873)通过西宁办事大臣又赐“普济寺”匾额。自此该寺兴旺,辖有子寺18座。该寺建筑宏伟,居玉树各寺之首。原有大小殿堂21座,僧舍120院,寺僧500余人,有大小活佛15人。寺中财产集中于该寺代玛堪钦元登巴系统(该寺寺主活佛,共传15世)德吉活佛、堪钦活佛。该寺原设赤哇法台1人,从寺内活佛中选任,总揽全寺政教事务,与诸活佛、和本部落百户、副百户组成赤哇会议,为全寺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僧官、总管家、堪布、翁则、百班(兼任百户)、血索等,分别掌管寺规之执行、经文学习、领诵经文、经商事宜等。

猜你喜欢

  • 互助

    县名。在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北麓,与甘肃省为邻。西汉武帝时属临羌县,东汉至晋属西平郡(今西宁市)。南北朝时改西平郡为鄯州。随复属西平郡。唐置鄯州都督府,仍属鄯州,北宋时归唃厮啰政权管辖。崇宁三年(11

  • 跣足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

  • 驹于利受

    西汉时匈奴王。※郅支单于之子。初为匈奴右大将。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时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争单于位,相互攻战,见呼韩邪遣子入侍汉,求助于汉,亦受父遣入侍汉朝。

  • 黑倭尼

    族名。哈尼族他称。分布于云南元江以南思普一带。倪蜕《云南事略》谓元江倭泥(哈尼)黑白二种。道光《云南通志》引《伯麟图说》:镇沅州的哈尼族属之,普洱府属思茅有之。道光《普洱府志》卷28、黑窝泥,宁洱(普

  • 法式善

    1753—1813清代蒙古族学者、诗人。本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尝筑梧门书屋,故称梧门先生。乌尔济氏。内务府正黄旗人。7岁开始读书,12岁即作诗。18岁参加京兆试,未及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

  • 乙斯勃

    见“乙习本”(3页)。

  • 湾甸御夷州

    明代傣族土司名。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属镇康路。洪武十七年(1384),置湾甸县,旋为麓川所并。永乐元年(1403),以其地近麓川,地广人稠,设湾甸长官司。三年,升为州,治所在今云南昌宁

  • 毼

    参见“桶子甲”(1980页)。

  • 罗卜藏林辰

    见“罗卜藏额璘沁”(1422页)。

  • 阿力麻里古城

    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城东北约45公里克干山南麓,克干河流经古城东南。周长约25公里,城垣及城内建筑均毁。出土有无孔金、银币,银币上铸有阿拉伯文,为回历727年(1327)所铸。遗存石刻上刻有十字架及叙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