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戒台寺

戒台寺

契丹王朝时期重修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始建于唐,原名慧聚寺。辽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沙门法均在此建戒坛说戒,影响很大。明正统时改称万寿寺,至清大修,因该寺以戒坛闻名,故改今名。全寺依山而建,座西向东,保存了契丹“屋门皆东向”(《旧五代史·契丹传》)的特有习尚。现存主要殿宇为后代所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仙殿、九仙殿、明王殿等,原有千佛阁,已毁。戒坛殿在寺内北部,为二层攒尖屋顶建筑,下层方5间,上层方3间,殿内有高3层之白石戒坛,为当年法均说戒处。寺内尚存两座砖塔,南塔为法均衣钵塔,八角五级密檐式,为契丹塔通行形制;北塔为法均灵塔,塔上砖雕突出了契丹的纹饰风格。塔南侧有辽道宗大安七年(1091)王鼎撰文的法均遗行碑,碑称法均死于大康元年(1075)三月,同年五月建灵塔于方丈之右,由是知塔左原为方丈塔。此外,尚存辽金碑幢数通。寺内还存辽金时所植古松,如九龙松、卧龙松、抱塔松等,古今驰名。

猜你喜欢

  • 哈库麦

    见“鲁日歌乐舞”(2268页)。

  • 宇文莫圭

    即“宇文莫廆”(901页)。

  • 布朗语音译。云南勐海布朗族男女青年的成年礼。15岁左右即达成丁年龄。成年礼在夜间举行。当夜幕降临时,到成丁年龄的男青年群至达成丁年龄的女青年聚会的火塘边。姑娘们分别与自己爱慕的男青年交谈。接着用一种名

  • 归化苗民

    书名。清代著作,不著撰人。2卷。一为《归化苗民》、一为《番夷遵化像》。包括建昌、越嶲、会盐、会川、永宁、普安、马边、泰宁、阜和等地苗、彝、藏、僰、夷等族男女画像60幅及关于其习俗、服饰等情况的文字说明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塔米尔、哈绥、齐老图三河河源。东接札牙班第达呼图克图界,西至清素珠克图诺们罕界,南邻素温都尔、北抵伊克沙巴尔山梁。有佐领4。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四十五年(1706)和硕亲王

  • 白翟

    见“白狄”(594页)。

  • 李从珂

    885—936五代后唐皇帝。934—936年在位。本姓王,镇州(今河北正定)人,生于平山,小字二十三。景福(892—893)中,其母魏氏被明宗李嗣源俘娶,遂收为养子,改姓李。从义父征战,屡有军功。同光

  • 色瓦

    藏语音译。藏族地区的重量单位,约合2厘。也有以6粒青稞为1色瓦,20色瓦为1两者。还有以此为计算单位,向利用其草场放牧牲畜的农牧奴征派、征收徭役、财物者,每一色瓦约为0.5※普。

  • 册盖

    见“哀册”(1717页)。

  • 申德

    渤海国将领。渤海人。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将军。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天授八年,925)九月,率五百渤海人亡命高丽,次年一月,渤海国亡(一说在契丹兵攻下上京龙泉府后始亡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