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荫堂集
书名。清阿克敦撰。全书14卷。成书于乾隆朝。内容多为有关清史的著述。惟卷13《初使准噶尔奏》,卷14《再使准噶尔奏》为作者于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三年(1738)先后两次往伊犁会见噶尔丹策零的疏报。是研究清中叶准噶尔部与清朝政府关系的第一手资料。书中附有作者“奉使西域诗”,为其两次出使沿途咏唱,对了解准噶尔的风情民俗也有一定帮助。
书名。清阿克敦撰。全书14卷。成书于乾隆朝。内容多为有关清史的著述。惟卷13《初使准噶尔奏》,卷14《再使准噶尔奏》为作者于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三年(1738)先后两次往伊犁会见噶尔丹策零的疏报。是研究清中叶准噶尔部与清朝政府关系的第一手资料。书中附有作者“奉使西域诗”,为其两次出使沿途咏唱,对了解准噶尔的风情民俗也有一定帮助。
参见“埃波”(1801页)。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氏族之一。与大贺、遥辇等氏族合称为三耶律。契丹开国后以耶律为国姓,诸耶律皆为皇族。一说为契丹始兴之地,后于此建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是“世没里”、“世里没里”(今译西喇木
又记作“捏褐耐”。契丹语,意“狗头”。契丹族对“中秋节”(八月十五日)的称谓。依俗,节前七日(八月八日)杀白犬,于寝帐前七步埋其头,露其嘴。至中秋,移帐于埋狗头处。
参见“庞特勤”(1498页)。
清军抗击浩罕侵略军的一次战役。道光十年(1830)八月,浩罕封建主裹胁玉素普和卓,引兵自乌帕拉特、喀浪圭、明约洛等卡伦入侵,进围喀什噶尔(今喀什)和英吉沙尔。复分兵谋攻叶尔羌(今莎车)。时叶尔羌守军仅
地名。原名麻陇。东连瞻对,东南接义敦县,南界巴安县,西以金沙江与同普界。历为德格辖地。明洪武六年(1373),封土舍降德为麻陇千户,驻扎大吉官寨。宣统元年(1909),改土归流,改为县,隶巴安。
书名。编者及成书年代均不详。分前、后、续、别、外5集。是记载元代通用各种文字格式和典故出处的一种类书。其中外集卷1、卷2《方舆记胜》和《公私必用》中事产、人口、头匹、买卖、雇佣、典当、契式等目,对研究
清代军府建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原绥远城中心鼓楼西侧。占地面积约1.5万余平方米。门前有高大影壁。院内厅堂三进,前为大厅,两侧为东西庑堂,大厅后为公廨,后院为将军私邸。清雍正十二年(17
见“雅尔”(2195页)。
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康熙初年,由赞礼郎授户部员外郎,迁监察御史。二十二年(1683),巡视两浙盐课,三十年(1691),授山西按察使。三十六年(1697),擢陕西巡抚。三十七年,升云贵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