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

新疆塔吉克族宗教节日。塔吉克语,意谓“燃灯节”。于伊斯兰教历四月举行。节期两天。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做许多“卡乌日”(酥油烛),外裹棉花,置于羊油中浸泡。节日第一天晚上,全家围坐一起,由长者唤每人名字,按序各点二支烛,插入土中,并做“都瓦”(祈祷),祈求上天降福消灾免祸。屋顶上燃一酥油火把,招徕吉祥。次日,各家持羊油烛和熟羊肉、酥油馕等食物前往祭扫祖坟,每座祖坟俱点三支烛。祭毕,全家于墓地进餐。

猜你喜欢

  • 赫戈木

    西藏珞巴族崩尼等部落的地方性联合组织机构名称。珞巴语音译,意为“联合”、“集中”。一般由本部落的一些氏族或其与异部落若干氏族的氏族首领共同组成。以负责处理地域性重要纠纷、协调军事行动等为宗旨。非常设性

  • 巴卡乌勒

    突厥语bakavul音译。官名。国君近侍、御膳总管。进给国君的饮食由其先取样试尝。叶尔羌汗国时期有此官职。

  • 中国回教学会

    近代回族文化团体。1925年6月28日,由哈德成、伍特公、沙善余、马刚侯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以阐明伊斯兰教教义、提倡回民教育、开展中外伊斯兰文化交流、扶助同教公益事业等为宗旨。马刚侯、哈德成任正、副

  • 毛难族

    即“毛南族”(360页)。

  • 马可波罗行纪

    书名。一作《东方见闻录》。中世纪西方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意大利威尼斯人)著。1271年,作者随父、叔携罗马教皇信件东来,1275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 卡罗拉

    地名。位西藏江孜以东,扼江孜通往拉萨之咽喉之地,取小路南下直达江孜到帕里中间之康马。光绪三十年(1904),英侵略军袭击江孜时,部分藏军集结于此,以切断英军后路,并将江孜之部分英军诱出至此袭击之,并从

  • 瓯脱

    匈奴语音译。又作“区脱”。其义有3说:(1)边界上的“缓冲地带”或“中立地带”。《史记·匈奴列传》:东胡“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2)边境上候望之处。司马贞《索稳》引韦昭

  • 玉列赤

    蒙古语。又译“威埒齐”。《元史语解》释为“作工人也”。仁宗延祐六年(1319),设置玉列赤局,隶尚工署,置提领、大使各1员,秩从七品,专掌裁制缝线之事宜。玉列赤即从事该项工作之人。

  • 转世

    又作“转生”、“化身”。喇嘛教首领的继承制度。本于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回之说,上自达赖、班禅,下至呼图克图等,皆能不昧本性,身死后,寄胎转生,复接其前身之职位。始于噶玛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

  • 大諲譔

    渤海国第十五世王。一说为※大玮瑎子。唐天祐四年(907,一作三年)玮瑎死,继位。多次遣使朝贡后梁、后唐,两次派裴璆使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即位不久,与西邻契丹关系日趋紧张。在与契丹交界之扶余府驻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