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解
藏语音译,意为“宗送”,或“长站运输差”,为※“萨催”(短站运输差)的对称。旧时藏区※差巴(支差的人)支应的差役之一。指支差农奴按※宗(相当内地的县)转运西藏地方政府征敛的粮食、酥油、羊毛等物资及官商的货物。从一宗送往另一宗的长途运输力役。不能出劳役者,可用藏银代付,每半年向错本(土司、部落长)付一次该运输支出费。一般往返一次需数日至十余日。地方官府、贵族、上层僧侣往往以公事为名,将私人经营之物品,滥用乌拉(差役)予以运送,加重了农奴的负担。民主改革后已废除。
藏语音译,意为“宗送”,或“长站运输差”,为※“萨催”(短站运输差)的对称。旧时藏区※差巴(支差的人)支应的差役之一。指支差农奴按※宗(相当内地的县)转运西藏地方政府征敛的粮食、酥油、羊毛等物资及官商的货物。从一宗送往另一宗的长途运输力役。不能出劳役者,可用藏银代付,每半年向错本(土司、部落长)付一次该运输支出费。一般往返一次需数日至十余日。地方官府、贵族、上层僧侣往往以公事为名,将私人经营之物品,滥用乌拉(差役)予以运送,加重了农奴的负担。民主改革后已废除。
①元代汉语白话。为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佛教僧人的称谓。一说“脱因”一词系为汉语“道人”的蒙古语译称。元代文献和碑铭中音译作“脱因”,义译为“和尚”、“和上”。 ②即“托音”(750页)。
辽代御帐。辽代皇族为习于游牧生活的契丹人,实行四时※捺钵制度。其俗东向而尚左,御帐东向,遥辇九帐南向,皇族三父房帐北向。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故谓御帐为横帐。引伸为皇族的代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三父
1844—1917清末大臣。字星垣。广州人。回族。先世汉军旗籍。同治三年(1864),入广州同文馆习外语,成绩优异,曾助英国人三顺编著《三顺文法》、《英语拼音》,被“两广方言学堂”采为课本。参与《国际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经过板城至吐鲁番所经天山白杨沟谷道。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唐《西州图经》载:“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沿途出土有汉、唐、元诸代墓葬。
蒙古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流行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一带。为春节期间舞蹈节目之一。由4人表演,2人扮牛,1人扮虎,1人扮砍柴夫。大体分四段表演,牛、虎、砍柴夫出场摆成三角形阵式,牛与虎搏斗,虎窜牛顶,牛、虎卧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
1831—1861清朝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号咸丰。满族,爱新觉罗氏。宣宗※旻宁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被秘密立为皇储。三十年(1850),旻宁死,即皇位。即位后不久,即调向荣为广西
元朝官府属吏名。回回语文书官。元时迁入中国的回回人日增,故元政府各部多设此属吏。中书省吏部设2员、户部6员、礼部2员、兵部1员、工部4员等。
近代回族学术团体。1917年,由京师第一两等小学堂张德明等发起创立。社址在牛街清真寺。以阐明学理,研究学术为宗旨。设社长1人、综理一切,干事4人,辅助社长,分担社务。曾立有《规约》(章程)10条。一般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札萨克图汗部十九旗在札克河源毕都哩雅诺尔地方会盟而得名。东接赛音诺颜汗部,西接科布多,南界阿尔泰喀喇托辉,北界唐努乌梁海。为喀尔喀蒙古西路。清代直隶理藩院。民国初年由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