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

契丹

①中国北方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后裔鲜卑。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始见于《三国史记》(卷18),《魏书》始立《契丹传》。是后《北史》、《隋书》、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皆有专传。南北朝时,游牧于今两辽河上游及其支流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其俗父母死不哭,以悲哭为不壮。人死置尸树上,3年后收骨焚之,酌酒祭奠。初分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挈、黎、吐六干(一作吐六于)等8部,互不统属。先附北燕,首领受封为归善王。继附北魏,屡贡名马和文皮,并在和龙(今辽宁朝阳市)、密云与北魏交易。承圣二年(553),为北齐所败,失众10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开皇四年(584)九月,内附于隋。唐初,形成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拥兵3万4千。仍分8部,凡征发,诸部共举。猎则分部,战则同行。武德二年(619),唐以其内稽部置辽州,为唐在契丹设羁縻州之始。贞观二十二年(648),唐置松漠都督府,辖羁縻州10,以其酋帅窟哥为都督,赐姓李,封无极县男。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妻兄归城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唐,陷营州,自号无上可汗,兵至数万,屡败官兵。十月,尽忠卒,万荣代领其众。次年六月,为唐及突厥联兵所败,万荣被部下所杀,起义被镇压。契丹转依突厥。开元四年(716),首领李失活复降唐,受封松漠都督、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将军。二十三年(735),契丹知兵马官、北平王、检校松漠都督李过折被泥礼所杀,大贺氏衰落,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所代。天祐四年(907)正月,于越(掌军马官)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可汗痕德堇(一作钦德)即汗位。后唐天祐十三年(916),统一各部,称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创文字,立制度,筑皇都,灭渤海,国号时称契丹时称辽,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保大五年(1125),亡于金。辽亡前,宗室耶律大石率部分契丹人西迁,建西辽政权。天禧三十四年(1218),帝位为乃蛮王子屈出律所篡。元太祖十三年(1218),复为蒙古所灭。契丹逐渐与汉族、蒙古族等融合。元末契丹族遂在历史上消失。 ②国名和朝代名。后唐天祐十三年(916)耶律阿保机所建。天显十三年(938),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大批汉人为契丹编民。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便于统治汉人,把民族色彩浓厚的国号契丹改为汉人易于接受的大辽。统和元年(983),又改国号为契丹。咸雍二年(1066),复改国号为辽。直至保大五年(1125)亡国。据契丹文记载,即使在称辽的年月,也称国号为契丹。仅在汉语汉文中通用辽。汉人则习惯于把整个王朝称为辽。耶律大石所建西辽,在契丹语中亦称作契丹。契丹王朝据有北半中国,控制陆路中西交通,世界影响深远,以致某些民族语言中至今犹称中国为契丹。

猜你喜欢

  • 十二台地

    清代内蒙古西部12驿站的土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始设。归化、萨禄庆、杜尔格、和林格尔、新店子、八十家子6站均在土默特旗境内;东素海、吉克素、巴彦布拉克、阿鲁鸟尔图、巴彦素海、察罕扎达该6站均在昭

  • 阿斯怜

    见“萧忽古”(1996页)。

  • 达赖喇嘛六世

    见“仓央嘉措”(321页)。

  • 招坝

    见“里”(1080页)。

  • 古噜

    ?—1681清朝将领。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土默特右翼都统讬博克次子。初任佐领。康熙九年(1670),父卒,袭都统。十三年(1674),选兵会征陕西辅臣。十四年,率土默特兵700至榆林,与

  • 细君公主歌

    歌名。见“细君公主”(1555页)。

  • 哈拉墩

    见“皮朗古城”(671页)。

  • 慕容会

    ?—397十六国时期后燕王子、将领。字道通。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后燕主※慕容垂孙,※慕容宝庶子。史称其“多材艺,有雄略”,为垂所钟爱,封清河公,任幽平二州牧。后燕建兴九年(394

  • 额什丁

    伊斯兰教大毛拉。1353年,※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正式接受伊斯兰教之引导者。其祖先被成吉思汗带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后转至察合台汗国东南部定居。其父扎马鲁丁曾劝说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

  • 石烈

    契丹语音译。原为契丹氏族的称谓,建国后遂渐演变为相当于“县”和“大乡”的基层行政单位。契丹诸宫卫、诸部族下均辖有数石烈。诸宫与大部族所辖石烈内设有夷离堇、麻普、牙书;小部族石烈设令稳、麻普、牙书,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