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贞斡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斡”,一作“翰”或“辅”。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被遣朝唐,请求备宿卫。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斡”,一作“翰”或“辅”。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被遣朝唐,请求备宿卫。
见“罗后”(1414页)。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创始人为后藏夏鲁寺住持※布顿·仁钦朱。始创于元。按布顿所著《布顿佛教史》云,该派之由来,初为后藏大德桂哇益西雍仲,其弟子杰尊喜饶迥内修建夏鲁寺(又称夏鲁阿莫寺),后此人赴印深研佛法,
位于今新疆哈密县七角井盆地七角井村东600米处。范围约6000平方米,各种典型细石器与石核石器、石片石器共存。未见陶器。从石核、细石叶和以细石叶加工成的镞、钻形制看,与我国华北地区所出同类器物大致相同
见“乌春”(329页)。
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1090—1097年,凡8年。
参见“傣语”(2243页)。
445—475北魏官员。代郡人。鲜卑乙弗氏(后改乙氏)。定州刺史、西平王乙瓌子。颇习书疏,尤好兵法。袭父爵,年12,为侍御中散。及长,尚景穆帝拓跋晃之女安乐公主,授驸马都尉、侍中。献文帝初,任征西将军
即“桂娄部”(1802页)。
元朝大臣。元代河西(西夏)人。释教江南(一作江淮)总摄※杨琏真加子。得宠信,受封为宣政院使,掌管吐蕃地方军政事务。至元二十八年(1291),父坐右丞相桑哥之党获罪。三十年(1293)二月,免宣政院使职
春秋时白狄鼓氏酋长。亦作苑支。鼓氏为春秋时的“子国”,故亦称“鼓子”。周景王十八年(前527),晋正卿荀吴(中行穆子)率兵进击白狄鲜虞氏,并分兵包围鼓氏(在今河北晋县境)。鼓氏因外无鲜虞氏支援,内断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