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哈

大哈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皮大衣。因以狍皮制作,故又名“狍皮大哈”。流行于今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用冬季长毛狍皮制。鄂伦春人过去不穿长大衣,本世纪初交换发展后,专为出售邻近民族制作。爱辉县地区鄂伦春人,每家一年做3~5件交换所需粮食、布衣等物品。赫哲人有穿狍皮大哈的传统,称※卡日其卡”。

猜你喜欢

  • 大夏龙雀

    古刀名。十六国时期夏国鲜卑人※叱干阿利督造。大夏凤翔元年(413),夏主铁弗匈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10万人于朔水之北,黑水之南,营筑都城,称统万城。并督造五兵之器,锻制百炼钢刀,

  • 达赉逊库登

    见“打来孙”(429页)。

  • 延福寺

    黄帽派喇嘛庙。藏名“格吉楞”。位于阿拉善旗治所巴彦浩特市内。因其靠近旗衙门,与王府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衙门庙”、“内庙”、“王爷庙”等。乾隆二十一年(1756),札萨克郡王罗卜藏多尔济置建。由弘历赐额

  • 马秀廷

    民国初年将领。字文仲。云南省陆良县(今属师宗县)人。回族。青年时期投军门吴远安部,屡立战功,由哨兵升管带军门。清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中率定远、镇远两军,同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军。收复10余州

  • 滍水蛮

    南北朝时期滍水(今河南舞阳县以上沙河)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水名为族名。分布在今河南鲁山、叶县一带。时属雍州、豫州,故又泛称雍州蛮或豫州蛮。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451),滍水诸蛮据险举兵,后为雍州刺史

  • 喀尔莽阿

    1817—1882清代新疆锡伯族爱国将领。姓安佳氏。锡伯营正白旗人。同治十年(1871),任锡伯营领队大臣。是年夏,俄军侵占伊犁。因反对沙俄侵略,屡将沙俄交办情事,禀告伊犁将军荣全,引起沙俄怨恨。十二

  • 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

    见“郎君行记”(1539页)。

  • 蒙古坎肩

    蒙古族传统服装。旧称蒙古比甲。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族穿袍服,无坎肩。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据《元史·后妃传》载,察必皇后首创蒙古

  • 中俄改订条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圣彼得堡条约》。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廷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归还伊犁问题,崇厚在俄国胁迫下,与俄国签订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舆

  • 班垫楚称

    清代八世班禅丹白旺秋胞兄。藏族。同治八年(1869),班禅之父丹增汪结病亡。所遗公爵,经驻藏大臣恩麟奏准,例应由其承袭,因其自幼削发为僧,勤习经典,不愿承袭公爵,故赏大喇嘛名号,以便在班禅近身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