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基诺语

基诺语

我国基诺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使用人口约1.8万。基诺语有攸乐和补远两个方言。方言间差别不大,基本可以通话。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以景洪县基诺区曼卡话为例。语音特点:有35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两套,无清浊对立。鼻音、边音、擦音有清、浊两套。塞擦音有唇尖前、舌叶、舌面前3套。有舌齿音。有7个腭化辅音,由双唇、舌尖中音腭化而成。有6个复辅音,由双唇音和舌根音作基本辅音加卷舌半元音构成。有单元音16个,其中普通元音12个,鼻化元音3个,卷舌元音1个。鼻化元音主要出现在汉语借词中。有8个复元音,其中有4个前响,4个后响,大多出现在汉语或傣语借词中,出现频率较低。有带舌根鼻音韵尾的韵母5个,也都出现在汉语借词里。有7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感叹词10类。名词有格、数、指小等语法形式,分别用声调屈折变化或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名词可以重叠,人物名词重叠表示全体,时间名词重叠表示短暂,方位名词重叠表示行为动作总在该处进行。量词较丰富,数词与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量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和宾格,主要用代词声调、元音屈折变化的方式表达。动词有体、态、式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现行、完成3种,均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态有自动、使动、互动3种,除使动方式用少量残存的辅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达外,其余均加虚化动词或助词的方式表达。式有疑问、肯定、否定、命令、请求、感叹6类,用声调屈折变化的方式表达。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结构助词有宾格、领格、工具、关联、方向、比较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形式,多音节单纯词较少。有一定数量的派生词和叠音词。复合词的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补充等。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主要采用音译方式,也有一定数量的意译借词。还有少量傣语借词。

猜你喜欢

  • 杨大眼

    后仇池国宗室、北魏将领。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孙,杨德子。少有胆气,跳走如飞。北魏太和(477—499)中,举家归附孝文帝。被尚书李冲典选为军主,未几,迁统军。随孝文帝

  • 十六法

    旧时西藏地方主要法典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噶玛登迥旺布执政后,命白色瓦在原有法典※《十五法》中增入“异族地区律”一条,故名。参见“十五法”(8页)。

  • 信苴隆

    即“段隆”(1694页)。

  • 北周太祖

    见“宇文泰”(897页)。

  • 秦州茶马司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宋代已有之。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洪武五年(1372)置。初设司令1员,正六品;司丞1员,正七品。十五年(1382),分别改称大使、副使。以其距边境远,加以私茶盛行,不便互市,三十年

  • 拜音图

    清初将领。满族,显祖宣皇帝孙,追封笃义贝勒巴雅喇弟三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授三等子爵。随贝勒阿济格迎察哈尔来降之土巴济农。九年底,授镶黄旗都统。清崇德元年(1636),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略

  • 龙沙纪略

    书名。清方式济(字屋源)撰。1卷。康熙年间成书。康熙五十年(1711),其父澄峰受文字狱株连,谪居齐齐哈尔,因省亲随侍,久居谪所,以亲身经历考订文献撰是书。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

  • 茶由

    元代零售小额茶叶的凭证。由茶运司执掌发放事,时茶叶实行专卖,商人须凭茶引始能通行货卖。茶区零斤采卖则凭茶由为照。每张限茶9斤。至元三十年(1293),改为3斤至30斤分10等。茶引课重数多,止于商旅贾

  • 寒食茶礼

    朝鲜族祭祀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从冬至数起第105天为寒食日,为清明前一日。是日,人们携带供品纷纷到祖先坟地扫墓祭祀。此俗可能源于汉族之“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居山中

  • 昔木土脑儿之战

    元世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叛军的战役之一。昔木土脑儿为漠北地名,又译失木鲁、失木里秃、失亩里秃、失木秃、失门秃,意为“有蚊之地”,位于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南部。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于开平(今内蒙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