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昧阿不害
见“图墨德达尔罕岱青”(1439页)。
见“图墨德达尔罕岱青”(1439页)。
669—741唐代佛教高僧。音译“跋日罗菩提”。南天竺摩赖耶国人。婆罗门种姓。10岁于那烂陀寺出家,就寂静智学声明论。15岁至西印度从法称学因明学。20岁受具足戒。学贯大小乘律及《般若灯论》、《百论》
?—1815清代新疆维吾尔族阿訇。喀什噶尔(今喀什)塔什密里克庄人。属伊斯兰教黑山派。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娶居京之喀申和卓女为妻。喀申和卓系“白山派”遗裔,向居和卓坟附近。他因恳请将妻室移往塔
?—1770中亚霍罕城首领。又称伊尔达纳比、额得讷比。乌兹别克族。十八世纪中期,统一费尔干纳地区,势力渐长。乾隆二十四年(1759),率属附清,屡遣使纳贡,并派人至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贸易。自二十五
清代呼和浩特官学。同治十一年(1872)建立。称“长白书院”。光绪三年(1877)改此名。地址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南街。是教育满族贵族子弟的学校。除学习满汉语文外,兼学骑射,谓从“国俗”。即
清代云南班洪部落联盟首领。汉称班洪王。道光、咸丰年间人。佤族。初通过战争征服班洪地区的其他村寨、部落,逐步统一班洪地区,使之从原始部落状态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国家形态。其为该地区第一代班洪王。
见“猛哥帖木儿”(2078页)。
城名。清雍正八年(1730)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奏建。相传汉为定远侯班超驻在地。旧属宁夏宁朔县,为清帝“御马圈”,有守备1名,驻绿营兵。九年,札萨克多罗郡王额驸阿宝受命居其地。城依山成势,建筑仿北京,街穿
见“耶律陈家奴”(1326页)。
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续日本纪》载,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大兴二年(739,一作三年)致日本圣武天皇书中,有“仍差若忽州都督胥要德”云云,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名中无其名,
官名。三国魏咸熙元年(264)始置。司马昭以山涛为此官镇邺(今河北临漳县)。唐开元中各节度使府皆置此官,掌军政,权任甚重。宋代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府设此官。雍熙二年(985)李继迁占银州,预署官职时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