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围场

围场

清帝王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八旗官兵向以狩猎肄武,演练骑射,服劳训练,故素来重视围场的建立和治理。早在后金天聪(1627—1635)间,即已设有官方控制的围场(天聪九年、1635,定莽古济公主与额驸琐诺木济农夫妇罪,其一即曾于皇太极所行猎之叶赫哈达山,私往围猎二次)。清代以木兰、南苑为最著称,频年必至。清帝亦常躬亲木兰之围。朝廷于其地立栅植柳,置卡伦,设总管、翼长等官辖兵治理之,严禁属人入内私猎、外人偷猎。此外,也有以山林阜壑布围的临时小围场,随时随地可为,猎则设,罢则撤。如天聪三年(1629),后金军入明都。十二月初一兵经南海子(南苑),且围猎且南行,趋良乡为止。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圣祖玄烨东巡,出山海关后遂一路以八旗兵当人墙且猎且行,以至盛京。后金时曾申明纪律,严禁官兵于狩猎进行间喧哗,为“围墙”兵丁不准越入围中,围中之人不得于贝勒前迎射,牲兽突围时围墙兵该射不射者罪之。※木兰围场内,更分为许多小围场,一日一更场,从围者兵分两路趋向高阜处帝王所在“看城”(设布幔为城),依序络绎环绕而驰进。围合,必尊皇帝首先引矢射第一箭,随后从围王公大臣乃射。

猜你喜欢

  • 思任法

    ?—1446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又作思任发。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子。永乐十一年(1413),代兄※思行法任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初,与明保持密切关系,屡遣使入贡示好。同时不断扩张辖地,兼并周邻孟

  • 内蒙古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绵伸3千多余公里。有山脉、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占内

  • 九夷考

    书名。明范守己著。“九夷”,本系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华夏以外居处东方的一些族群的泛称。亦指中央王朝统治范围之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本书将四川南部的少数民族归纳为九种,亦称九夷,即西番、僰人、摆夷、麽些、佫&

  • 实里薛衮

    契丹语音译。冠名。《辽史·国语解》谓“祭服之冠,行拜山礼则服之。”辽朝以祭山为大礼,服饰尤盛。祭山时,皇帝服实里薛衮冠,络缝红袍,垂饰犀玉带错,络缝靴,谓之国服衮冕。

  • 色勒库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蒙元《圣武亲征录》作撒里桓,《元朝秘史》作撤里黑昆。《西域图志》等作塞尔勒克,《西域闻见录》赛阔罗,《西域水道记》塞勒库勒,《东华录》作色埒库勒。位于帕米尔高原

  • 方海

    参见“占布拉”(548页)。

  • 斡端

    见“于阗”(58页)。

  • 六部大人

    北魏初期官名。鲜卑拓跋贵族建立北魏后,其官制既模仿汉晋,又保留原游牧部落的某些特色。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二年(417),置六部大人官,有天部、地部、东、西、南、北部,皆以诸公为之大人,大人各置三属官,辅佐

  • 拜住

    (1296或1298—1323) 元朝大臣。蒙古札剌儿氏。中书右丞相※安童孙,大司徒※兀都带子。至大二年(1309),以世勋子孙袭为宿卫长。延祐二年(1315),任太常礼仪院使。四年,进大司徒。熟知蒙

  • 大虫江

    见“佟佳江”(10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