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绒语

嘉绒语

我国四川部分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也有人认为属藏语支。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金川县、壤塘县、红原县、黑水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色达县和雅安地区的宝兴县,使用人口9万多。嘉绒语有东部、西部和北部3个方言。方言间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方言间通话有困难。以四川马尔康县卓克基话为例。语音特点是:复辅音很丰富,有200多个,分二合和三合两类,用前置辅音、基本辅音和后置辅音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单辅音一般在40个左右,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和舌面4套,方言中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单元音有7个,没有长短、卷舌、松紧之分。复元音以后响为主,有少量前响复元音,辅音韵尾有两类,单辅音韵尾有—p、—t、—k、— m、—n、—、—r、—1、—s9个,4个复辅音韵尾—ps、—ms、—ks、—s均出现在藏语借词中,有高低2个声调,有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但不大。语法特点是:有十分丰富的粘着形态和屈折形态。量词相对说不及其他藏缅语丰富。词类可分为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词头与动词、形容词、数词词头有区别。名词有双数和复数、指小和人称领属范畴。前两种用后缀表示,后一种用前缀表示。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复数,双、复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量词不丰富,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数词和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动词有人称、数、时态、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添加前后加成分、重叠词根等多种形式表达。形容词无级的语法范畴。结构助词不丰富,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语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是:带词头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在词汇中占的比重较大,单音节词相对来说较少。合成构词时词头一般要去掉,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和汉语,内容偏重在文化、政治方面,藏语借词宗教术语居多数。

猜你喜欢

  • 西布特哈

    清末政区名。全称“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将分布嫩江流域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渔猎民族编旗设佐,置布特哈总管衙门领之。光绪二十年(1894),裁并衙门三总

  • 匹播城

    参见“勃令驿”(1584页)。

  • 布都

    汉族对自称“毫尼”的哈尼族的称谓。交错聚居和散居于云南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 江卡尔孜

    参见“江孜”(883页)。

  • 按出虎水

    河名。亦称“阿术浒水”。“按出虎”亦作“阿注浒”、“阿触胡”、“阿术火”、“阿之古”、“按出浒”、“安术虎”等,女真语,“金”之意。清称阿勒楚喀河。今称阿什河,为松花江支流之一。女真族因发祥此河流域而

  • 法坦河所

    见“敷答河千户所”(2488页)。

  • 达赖喇嘛十一世

    见“凯珠嘉措”(1408页)。

  • 彭康

    藏语音译。全称彭措康赛。西藏贵族家族之一。系十一世达赖喇嘛凯珠嘉措出生之家族。庄园在雅陇谷口昌珠附近。奠基者为十一世达赖喇嘛之父贡孜才旺顿珠(又作才丹团柱)。达赖为其次子,幼子阿旺贤赞,为策觉林活佛。

  • 宁更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是奴隶中最低下的阶层,又译称“奴下奴之奴”,是“庸部”奴隶三等级“更”、“扬更”及“宁更”中的最低下者。无人身自由,完全隶属于奴隶主,任主人驱使、赠赐和买卖,无任

  • 马绛士

    1887—1936?近代戏剧家。本名马妆郁,字仲秩。四川成都人。回族。早年赴京师,入译学馆习日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派赴日本东京商科大学留学。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与陈英士结识,因爱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