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吹吹腔

吹吹腔

白族戏剧。是在※大本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唱腔有20多种,唱词基本上仍采用“七七七五”(前3句7字,后1句5字为一段)的民歌形式。唱腔曲牌按生、旦、净、丑划分。演唱时主要以白族民间乐器唢呐伴奏,配有锣鼓。舞蹈身段朴素,继承了白族舞蹈的传统。现有“吹吹腔”曲目200多种,大多取材于汉族的章回小说如《水浒》、《红楼梦》、《白蛇传》、《杨家将》等,也有反映白族生活的剧目。

猜你喜欢

  • 西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明代。主要分布在平越(今贵州福泉)、黄平、瓮安、清平(今凯里西)、贵阳等地,有马、谢、罗、何、卢、雷等姓。详见“苗族”(1335页)。

  • 色鲁加

    门巴族女性戴的帽子。门巴语音译,“色鲁”,意为“黄颜色”;“加”,意为“帽”。相传远古时妇女身无穿戴物,自泽当的三青寺庙的辛波女妖被驱赶出庙跑到门隅来时,当地妇女见其穿戴讲究、漂亮,遂竞相仿效,戴帽就

  • 宗室王公

    见“王公”(200页)。

  • 贺宗哲

    元末将领。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部将,官平章,后升总制。在元末的内外战乱中,跟随扩廓帖木儿活动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并参加镇压红巾军。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元亡明兴,

  • 阿会部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一作阿荟部。原为一氏族,据《周书》称,奚族早期有五部,“有阿会氏者,最为豪帅,五部皆受其节度。”入唐,发展为部落。活动于饶乐水(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南部一带。唐太宗贞

  • 于烈

    437—501北魏大臣。代人。鲜卑万忸于氏(后改为于氏)。新安公于栗䃅孙,尚书令于洛拔长子。善射。少拜羽林郎。孝文帝即位后,累迁司卫监、侍中、殿中尚书。时孝文帝幼冲,冯太后称制,赐以金策

  • 柳边纪略

    书名。清初第一部私撰东北志书。杨宾(浙江山阴人,字可师)撰。5卷。康熙(1662—1722)中叶成书。记述清初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辖区,即1840年以前东北地区柳条边内外满族居住地区之山川、形势

  • 鸟飞州都督府

    唐代设置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元年至龙朔元年(656—661),以护密多国摸逵(一作摸廷、摸达)城(约位于今帕米尔瓦罕)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钵和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豪帅

    《魏书》等氐族部落首领的称呼。据《魏书·氐传》所载,氐族诸部“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管辖部落事务,各不相属。魏晋后,多受各王朝官爵,或自封官号,此称渐废。

  • 察札秃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六年(1408)正月所设察剌秃山卫和正统后所设者剌秃卫作察尔察图河卫或察尔图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