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佤语

佤语

我国佤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佤族有351974人(1990),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双江、耿马、镇康、永德等县。国外的佤族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佤语有如下特点:单辅音有38个(其中ts、tsh两个是拼写借词的),复辅音有16个。塞音和舌面塞擦音都分清浊,除清擦音f、s、h和喉塞音?外,所有辅音都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单元音有18个,复合元音有32个。辅音都可以居于音节的开头,居于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p、—t、—k、—m、—n、—η、—?、—h共8个。单元音和复元音都可以带辅音韵尾。因此,音节数目相当多,但结合形式整齐,很有规律。词汇以单音节词根为主,复合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要的构词方式。附加成分较少。有一部分单音节词用变换辅音、元音的办法表示人称代词的双数与复数、指示代词的近指与远指、不同的词性以及动词的他动与自动等。如(咱俩),(咱们);p in(扫),bih (扫帚)。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后。主语、谓语在不同语气的句子里位置不一样。表示陈述、祈使或感叹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前。疑问句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后。佤语分为巴饶克、佤、阿佤3个方言。这3个方言以分布情况大致与佤族的自称和地理分布相当,聚居在阿佤山区边缘地带的沧源、澜沧两县以及与这两县毗邻的耿马、双江等县的佤族自称parauk (巴饶克),为巴饶克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21万;聚居在阿佤山地带的西盟、孟连两县及与这两县毗邻的澜沧县部分地区,自称(阿佤);等的为阿佤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9万;杂居在永德、镇康两县的佤族自称(佤),为佤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5万。

猜你喜欢

  • 土文

    我国土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设计于1979年,经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呈报青海省人民政府审批。198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土族文字方案“作为试验方案,先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慎重

  • 渤海靺鞨

    即“渤海”(2278页)。

  • 成吉思汗陵

    简称成陵。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1227年7月,成吉思汗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病逝后,遵其遗嘱,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蒙古国大肯特山)之起辇谷,由于秘葬,葬地无考。后人遂将

  • 术甲部

    辽、金时女真族诸部族之一。分布于琵里郭水(亦称拔卢古水,即今佛特库河,位于今黑龙江省木兰县境内)流域。世祖完颜劾里钵时(1074—1092年在位),该部勃堇(部长)为达纪、胡苏。后该部人皆以部名为姓氏

  • 俍目

    参见“俍人”(1687页)。

  • 阿伏干氏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亦作阿大干、阿若干、阿薄干等。源于鲜卑族。原游牧于阿步干山(今甘肃皋兰县南50里),依山为号,并以为姓氏,首领称“大人”。柔然汗国兴起后,成为柔然的一个部,部分入吐谷浑,有少

  • 班禅二世

    见“恩萨·索南乔郎”(1871页)。

  • 突厥、回鹘等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汉文又译作杀、察、煞,始见于《周书·突厥传》,如突厥的“左厢察”、“右厢察”,回鹘的“左杀”、“右杀”。为别部领兵者,可建牙帐,专治一方,地位仅次于小可汗,多由可汗子

  • 马湖

    湖名。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东北部金沙江西岸小凉山地区。若干古部落以此为名,如“马湖蛮”、“马湖路三十七部蛮”。历代王朝亦多用此名设治,如蜀汉置马湖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马湖路,明洪武四

  • 夏辽结盟

    西夏建国前与辽的短期结盟。夏太祖李继迁曾任宋朝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后为寻求自立,屡遭宋朝军事打击,陷入困境。为取得与宋敌对的辽国支持,宋雍熙三年(986)二月,李继迁派亲信张浦持重金到辽国表示归附。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