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师
西夏官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载为谏师位之一,位在第二。为皇太子之师,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西夏官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载为谏师位之一,位在第二。为皇太子之师,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巴斯子鄂拓克。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有众1300余户。四十五年(1780),首领岳勒达什因效忠清廷,获金顶。驻牧喀什噶尔(今喀什)城西北图舒克塔什卡伦外,
见“尕最”(582页)。
一作启明。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素廉年号。1010—1022,凡13年。
阿昌语音译,意为“寨老人”。旧时云南德宏州阿昌族地区早期农村公社氏族长老称谓。村社一般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由每个氏族推举1人为寨老,与村社首领(阿昌语称※“作借”)共同商议村寨事情,并协助村社首领处理寨
?—前113西汉时匈奴裨王。又作苘毒尼。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匈奴浑邪王(昆邪王)归附汉朝,封下摩侯(又作下麾侯)。元鼎四年(前113)卒,子伊即轩嗣,封炀侯。
即“蜀李书”(2360页)。
拉祜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换工的一种称谓。多出现在农忙季节。换工的形式分两种:一是农民之间人工换人工、不分男女或劳力的强弱;一是地富与农民之间牛工换人工。前者具有传统的互助性质,后者则
即“完颜永升”(1150页)。
蒙古语音译,意为“姻亲”,《华夷译语》作“古答”,称为“亲家”。古代蒙古社会中姻族间泛用的一种称谓和婚姻习俗。凡男女缔姻,双方氏族男性成员之间互称忽答,彼此有义务互相援助,并长期联姻,互相聘嫁。如,弘
羌族部落名,亦国名。原居河西走廊弱水上游及其以西地区。西汉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初,匈奴向河西扩张,迫使其大部西迁至阿尔金山以西,在阳关西“千八百里”建立国家,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余众西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