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绥满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与阿剌山等4卫同时设立。
见“耶律世良”(1308页)。
见“宰相府”(1949页)。
见“康古六”(2101页)。
?—1357钦察汗国第十一代汗。又译札尼别、札尼别乞。蒙古孛儿只斤氏。※拔都汗后裔,※月即别汗子。顺帝至正二年(1342),迪尼别汗死,嗣位,一说至元六年(1340)父月即别死,称汗。与元朝中央保持密
藏语音译,意为“内大相”。吐蕃官名。《新唐书·吐蕃传》:其官“又有内大相曰曩论掣逋”。为主管吐蕃内政之大臣。职位在“论茝”(大相、大论)之下。一般内务官则称“曩论”。内大相为内相中之最高等级,其下尚有
?—1819清代临安反封建领主起义首领。哈尼族。※高罗衣侄。嘉庆二十二年(1817),高罗衣起义失败被杀后,他于次年六月复称王,与随高罗衣举事失败脱险的副军师马哈扎结合,率众再度起义。聚哈尼、彝族50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嫩江与松花江汇合之西岸、吉林伊通边门外与长春厅之西。札萨克驻固尔班察汗,会盟于哲里木盟。元为辽王乃颜分地,明入于科尔沁,至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乌巴什,始以郭尔罗斯名部。后金天命
为《明实录》对《西域番国志》之节录。见《西域番国志》(711页)。
即“葫芦国”(2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