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界

三界

①藏语“康松”的意译。唐代吐蕃行政区划。有两种解释:据《德乌佛教史》载,唐代吐蕃将地界按上、中、下三种地理方位划分,每“界”又各分为“上三界”、“下三界”、“中三界”或“卫三界”三部分。三界具体所指范围无载;一说是将吐蕃当时的辖区划分为“多康”、“博康”及“宗康”三大地界。其基本地区范围,“多康”指今西藏包括昌都在内的甘孜自治州及川青藏交界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此称至今仍在藏区沿用。“博康”之称在吐蕃十二小邦时期已见史载,当指今西藏自治区(即卫藏及昌都以西),此称久已不见用。“宗康”一词仅载于《德乌佛教史》,当指今青海湟水流域的“宗喀十八部”地区,亦可指今甘青藏区而言,即相当藏文所载的“多思麻”地区。“三界”即“康松”的划分是研究西藏历史地理沿革的重要史料。 ②萨满教对宇宙的看法。流行于信仰萨满教的赫哲、蒙古等族地区。旧时赫哲族民间认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界是天堂,诸神所居;诸神住处又分为七层,造物主居最高之天,其他诸神居其下之天。中界即人间,人类所居,是人类繁殖之处。下界即地狱,为恶魔居处。恶魔为人间罪人的执罚者,造物主恐其恃威虐行,遣诸神保护人民,使其按主神命令行事。

猜你喜欢

  • 觉罗巴哈纳

    约1617—1666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索长阿世孙。年17效力行间。天聪间,屡从太宗征战有功。八年(1634),授骑都尉世职。崇德三年(1638),由刑部理事官擢参政,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顺治元年

  • 曹毂

    ?—367晋代匈奴首领。又作曹谷。任右贤王。初附前秦苻坚。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与左贤王刘卫辰举兵反秦,率众2万攻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以南郡县,屯马兰山(今陕西铜川市北),为秦军败于同官川,

  • 彭仕端

    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1023—1032) 初,以兄彭仕汉唆众作乱,受父命杀仕汉。五年(1027),父卒,献名马于宋,宋帝诏还其马,令袭下溪州刺史,赐

  • 北齐

    国名,北朝之一。为东魏丞相高欢子高洋所创建。其先系鲜卑化汉人,或谓高丽人、鲜卑人。东魏武定八年(550)五月,齐王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国号齐,改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北齐。据有今洛阳以

  • 马元骥

    明代文史家。字胜千。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明臣马化龙之子。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入翰林院任馆职。天启四年(1624),同杨涟等上疏,弹劾丞相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陷入狱。崇祯元年(162

  • 犀纰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麦兰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迹作穆伦河卫。永乐四年(1406)十一月,必轻窝虎河、阿罗麓、麦兰河等处女真首领砍木里、速同哥、我里哥、黄脱因等130人入朝贡马,明廷以其居地置此卫。正统十一年(1446

  • 昌州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年(628)置,领契丹松漠部落。侨治静蕃戍。隶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为唐建契丹十七州之一。七年(633),治徙三合镇。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

  • 长翟

    见“长狄”(363页)。

  • 张彤砫

    即“张彤柱”(1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