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公
①(?—前609)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626—前609年在位。名兴。鲁僖公之子。由公子遂任卿执政,鲁国从此出现大夫专政局面。对外附晋抗齐,曾于二年、三年、十三年三次至晋朝见晋君。②(?—前274)或作鲁湣公(《世本》)。战国时鲁国国君。公元前296—前274年在位。名贾。鲁平公之子。
①(?—前609)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626—前609年在位。名兴。鲁僖公之子。由公子遂任卿执政,鲁国从此出现大夫专政局面。对外附晋抗齐,曾于二年、三年、十三年三次至晋朝见晋君。②(?—前274)或作鲁湣公(《世本》)。战国时鲁国国君。公元前296—前274年在位。名贾。鲁平公之子。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本天然池沼,西汉武帝造宜春苑于此,其水流曲折,故名曲江。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最宽处600米,周长约4公里多。隋初迁筑长安城,池被包入外城东南角,开黄渠引义谷水注入池,遂成胜境。
报纸名。(1)清末国人自办的外文报纸。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1905.8.23)在上海创刊。蔡钧主编。以刊载时事新闻为主,兼刊译稿。三十三年冬改出中文版,旋停刊。(2)光绪三十一年在上海创刊。日报
?—1632明嘉定(今属上海)人,字初阳。天启举人。从徐光启学,得西洋火器法。曾上备京、防边二策,助孙承宗赞划经略军前。历兵部主事,后以事罢归。崇祯初起武选员外郎,迁职方郎中,改山东右参议,整饬宁、前
勃一作渤。西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分河间国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在勃海之滨,因以为名。”治浮阳县(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辖境相当今河北沧州市、沧县、黄骅市、东光县、阜城县、大城县和河间市东
①周初封国。姬姓。周武王封弟叔武于此。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左传》隐公五年(前718):“郕人侵卫,故卫师入郕”,即此。杜预注:“郕,国也。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按:东平无刚父县,有刚县。刚县,《大
官名。渤海国置,相当于唐朝尚书右丞。
书名。清方宗诚撰。三卷。据南宋杨仲良《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所载史事,评论北宋政治得失。历举北宋重大史事之成败为例,提出为政首在得人,用人重在考迹。北宋失良相而信佞臣,遂致不振。强调为君者要不恤人言,必
见“信苴日”。
官名。辽代置。北面官,北枢密院中丞司官员,又称总领中丞司事。在“北南枢密院点检中丞司事”下。
书名。元马祖常撰。十五卷。祖常所居名石田山房,因以名集。凡诗赋五卷,文十卷,附录虞集撰《桐乡阡碑》,许有壬撰《马文贞公神道碑铭》、《石田山房记》三篇。集中章疏、碑志、状传共六卷,《建白一十五事》、《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