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
东汉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季宁。灵帝时任高成令,罢除苛役,以恩信为治。光和元年(178)迁武陵太守。上疏陈百姓贫苦、国用不足。时灵帝为铸铜人,增调民田亩敛十钱,他力谏之,遂免归田里。后任庐江太守,镇压庐江黄穰与江夏蛮起义。年七十病卒。
东汉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季宁。灵帝时任高成令,罢除苛役,以恩信为治。光和元年(178)迁武陵太守。上疏陈百姓贫苦、国用不足。时灵帝为铸铜人,增调民田亩敛十钱,他力谏之,遂免归田里。后任庐江太守,镇压庐江黄穰与江夏蛮起义。年七十病卒。
春秋末楚国人,任姓,名不齐,字选,一说字子选。孔子学生。
俗称班禅行宫。在今河北承德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班禅六世至承德庆祝高宗七十寿辰,高宗命仿后藏扎什伦布寺建此庙(须弥福寿乃扎什伦布之汉译),以供班禅居住和讲经。占地37,900平方米,主体建筑
吏名。北宋三司、开封府、殿前司、马步军司皆置,隶三司者,任满五年,授三班奉职;隶开封府者,任满七年,授三班奉职;隶殿前司者,任满三年,授三班奉职;隶马步军司者,任满三年,授三班借职。南宋时,御史台亦置
书名。东晋喻归撰。二卷(一作三卷)。记十六国前凉张重华时事。久佚。今有清汤球辑本一卷,见《广雅书局丛书》;张澍辑本一卷,见《二酉堂丛书》。
战国时期墓葬。位于河北怀来城东25公里的北辛堡。1964年清理、发掘了一、二两号墓。两墓相距12米,均狭长形土坑竖穴墓,墓向65度。一号墓墓口长15.1米,宽5.1—3.4米,深3.9米。墓底中部置一
1631—1692明末清初陕西富平人,字天生,一字子德,别号中南山人,又号荆东山人。明季诸生。曾与顾炎武、李颙等交游。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旋以母老告归,讲学于
历(歷)书名。北魏张彝撰。五卷。记载历代帝王善恶事迹。起自传说中的庖牺,终于晋末,凡十六代,一百二十八帝,杂事五百八十九。久佚。
商代诸侯(见殷墟甲骨文)。武丁时期卜辞有“伐归伯……受佑”(《殷契粹编》第1180片)。为归方之君长。故地在今湖北秭归境内。
703—759唐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人。略通书史。天宝六载(747),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别奏,以破吐蕃功迁右领军大将军。安禄山反,为南阳太守,寻为山南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兵五万,屯兵拒
明洪武十年(1377)降贺州为县。治今广西贺州市东南贺街。属平乐府。1913年府废属广西省。1952年迁治今市。1958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