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县
即“逎县”。
即“逎县”。
后(後)即“慕容熙”。
科场称谓。指科举录取进士之名目,用以称殿试第三名。唐代新及第进士于赐宴之日,先选同榜中少年英俊者二三人为探花使,同诸及第进士遍游名园。此制后废。南宋始定制,用以称文、武科殿试第三名。明清沿之,赐进士及
即“蒲②”。
后(後)书名。或作《五代唐献祖纪年录》。五代后唐赵凤、张昭远撰。一卷,一作二卷。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官署名。隋代改太史曹置,设令、丞为长贰,下设司历、监候等官属,并有历、天文、漏刻、视祲博士及生员等,隶秘书省。大业三年(607)改称太史监。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仍以令、丞为长贰。龙朔二年(662
1032—1101即耶律洪基。字涅邻,契丹名查剌。辽代皇帝。公元1055—1101年在位。辽兴宗长子。兴宗在位时,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进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重熙二十四年(1055)兴宗病死,继帝
亦称乌浒人。东汉对岭南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其人或即包括在古百越族群西方部分的骆越中。东汉建宁三年(170),郁林太守谷永招乌浒人十余万内附,开置七县。其地约当今广西贵港、横县、邕宁、来宾、玉林、桂平一
官制用语。汉制,指获准享有高于本职的仪制待遇。《汉书·张汤传》:“(张)放为侍中、中郎将,监平乐屯兵,置幕府,仪比将军。”
官名合称。北魏天兴三年(400)置受恩、蒙养、长德、训士,合称四官。受恩位比特进,以亲贵中有器望者任;蒙养位比光禄大夫,以勤旧中休闲者任;长德位比中散大夫,无常员;训士位比谏议大夫,规讽时政、匡刺非违
绿又作禄、録、渌。相传为颛顼之臣,颛顼曾从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