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宣慰司
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原为元至元中所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改置车里军民府,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按傣族传统,下辖十二个版纳。治今云南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天顺二年(1458)改移治今景洪市,嘉靖十七年(1538)又移治景洪市东北小孟养。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析江内六版纳归普尔府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宣慰司管理。乾隆元年(1736)宣慰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属思茅厅与普洱县。
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原为元至元中所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改置车里军民府,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按傣族传统,下辖十二个版纳。治今云南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天顺二年(1458)改移治今景洪市,嘉靖十七年(1538)又移治景洪市东北小孟养。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析江内六版纳归普尔府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宣慰司管理。乾隆元年(1736)宣慰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属思茅厅与普洱县。
即“豆莫娄”。
即今湖北蕲春县西南长江北岸蕲州镇。《资治通鉴》:隋开皇九年(589),蕲州总管王世积以舟师出九江,破陈将纪瑱于蕲口,即此。
王畿以内地区。《谷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范宁集解:“寰音县,古县字,一音寰,又音患,内,圻内也”。
范(範)书名。清徐大椿著。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八卷。自序说因为“时医不考病源,不辨病名,不知经方,不明法度也,故作《兰台轨范》”。其体例为“对症寻方”。书分两大部分,首卷辑录诸医家通治方,
①传为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著有《文子》一书。②书名。撰者不详。二卷。《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注:“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隋书·经籍志》载《文子》十二篇,
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北阳方口河(恢河上游)。北宋雍熙三年(986)杨业引兵自石峡路趋朔州,嘱潘美与王侁领兵阵于陈家谷口以援,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以致杨业兵败身亡,即此。
908或909—971宋初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字永龄。后唐时为监察御史。后晋时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加知制诰。后汉授驾部郎中,后周时曾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后任工部侍郎。宋初改刑部,拜御史中丞,兼判吏
?—224三国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字子俅。吴郡太守朱治用为郡吏,选曹尚书张温以为选曹郎。温迁太子太傅,代温为尚书。时以郎署混浊清杂,多非其人,因多扬人之失以贬其位。又坚拒同郡陆逊、逊弟瑁及侍御史
周代历法名词。《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郑玄笺:“初吉,朔日也。”近代王国维则认为:“古者盖分一月之日为四分:一曰初吉,谓自一日至七八日也。”(《观堂集林》卷一)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静戎军置。治安肃县(今徐水县)。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河北徐水县东部。二年于此置榷场,与辽贸易。金天会七年(1129)升为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