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院民选议员
清末资政院议员。宣统二年(1910)由各省咨议局按定额从本局议员中选出,共九十八人(定额一百人,缺新疆二人)。掌参与资政院议案的讨论、表决。
清末资政院议员。宣统二年(1910)由各省咨议局按定额从本局议员中选出,共九十八人(定额一百人,缺新疆二人)。掌参与资政院议案的讨论、表决。
战国时滕国国君。滕定公之子。曾与孟子讨论行仁政、田制等事。又听从孟子之言,为其父定公行三年之丧。见《孟子·滕文公》。
武昌起义后在南京成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清宣统三年十一月十日(1911.12.29)独立各省代表会议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宣誓就职,3日,临时政府正式组成。设陆军、海军
书名。南宋陈善撰。上下集各四卷。其上集曾名《窗间纪闻》。一本十五卷,补遗一卷。善字子兼,罗源(今属福建)人,乾道进士,后除国子监学录。自称此书为其一生精力所萃。其中对北宋政事的纪述和评论颇多,肯定王安
①(?—664)唐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北)人。隋末,任景城县户曹,为官清廉。窦建德破景城,将杀之,县民为之请命,遂署为黄门侍郎。建德败,归唐。太宗时,授侍御史,迁给事中,在朝直言敢谏。贞观四年(63
846—904唐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东北)人,字彦之。早有诗名,屡试不第。曾隐九华山,自号九华山人。大顺进士,为宣州从事。入后梁,为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旋卒。立志以诗救物,使“贪夫廉,邪臣正”。诗
宋代以后典籍中中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屿的名称。见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引《琼管志》、祝穆《方舆胜览》、赵汝适《诸蕃志》(作“万里石床”),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元史·史弼传》,明正德《琼台志》、黄衷《
见“英”。
地名。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西沟门。俗称苍鹤陉,又名参合口(《水经·河水注》)。晋、魏时期,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古城)通往阴山南部平原交通要隘。
官名。清代西藏地方官员之一。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前藏设七品官二十五人,分辖二十五小营。后藏设七品官十六人,分辖十五小营。缺出,于东科尔沁喇嘛内拣选。
春秋晋地。即今河南浚县西南瓮城。《春秋》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