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
本称观世音。佛教菩萨名。梵文意译。又译光世音,玄奘译作观自在。《法华经·普门品》云,众生受诸苦难,如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故名。唐代避“世”字讳,乃称观音,后世沿用之。自南北朝起,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
本称观世音。佛教菩萨名。梵文意译。又译光世音,玄奘译作观自在。《法华经·普门品》云,众生受诸苦难,如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故名。唐代避“世”字讳,乃称观音,后世沿用之。自南北朝起,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
宋代医官阶官名。政和三年(1113)增置,从七品。
官署名。元代置,属宣徽院官制。秩正四品。掌行在帷幕帐房陈设之事,牧养骆驼,供进爱兰乳酪。至元十七年(1280)升尚舍监,秩三品。至大元年(1308)改为寺。延祐三年(1316)复降为正四品。定置太监、
书名。清翁方纲编撰。录取唐人碑文五十余种,附以己见,评其书法。有咫进斋本。
?—1487明江西南昌人。曾为布政司吏员。因宪宗好方术,乃厚结宦官梁芳等进符箓。成化十五年(1479)特旨授太常丞,数年中累升至左通政使。干预朝政,进退大臣。时传奉官多至数千,权宠无出其上。孝宗即位,
唐总章二年(669)置。治安远(立德改名柔远,确址无考)。辖境约当在今越南永富省红河以南及河山平省北部一带。天宝时曾改名福禄郡。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在诸班中地位最低。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仍最低。
?—191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字文节。献帝时,董卓举为冀州牧。及初平元年(190)袁绍兴兵讨卓时,因虑绍得众,不听发兵。次年,袁绍使公孙瓒来攻,遂被迫让位于绍,依附张邈。后畏惧邈与绍合谋害己,自
阍人别称。春秋置。掌早晚开闭城门。
即今广西东北部兴安、灌阳、灵川县境之海洋山。又名“阳朔山”、“零陵山”。《汉书·地理志》零陵郡:“阳海山,湘水所出”;《续汉书·郡国志》:“阳朔山,湘水出”;《元和郡县志》桂州:“阳朔山。即零陵山也。
官署名。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置,掌郊祀、陵庙、朝会、仪仗、册礼、外交、馆阁、国学、图书、贡举、补荫、释道、旌节、符印、诸道行军司马、将校加恩,以及知军差官诸事。以堂后官一人主管,下设录事、主书、守当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