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蚕桑萃编

蚕桑萃编

书名。清卫杰撰。杰,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在保定蚕桑局任职期间撰写此书。十三卷。是一部较全面地总结概括蚕桑农政的农业参考书。包括:(一)“稽古”(历代诏制类、历代劝课类);(二)“桑政”(辨土类、辨水类、论耕类、桑种类、辨叶类、辨畦类、祷雨类、种椹类、辨栽类、移栽类、压插类、接博类、浇灌类、培壅类、耘锄类、修剪类、护桑类、治虫类、兼种类);(三)“蚕政”(蚕始类、蚕性类、蚕室类、蚕具类、蚕料类、蚕饲类、采叶类、审候类、易器类、留子类、浴子类、生蚁类、收蚁类、育蚁类、头眠类、 二眠类、三眠类、大眠类、上簇类、摘茧类);(四)“缫政”(缫茧类、缫具类、制茧类、煮丝类);(五)“纺政”(纺络类、纺器类、水纺类、旱纺类);(六)“染政”(染始类、染练类、料物类、色泽类);(七)“织政”(机具类、工艺类、经纬类、养樗蚕织粗细附、缎绸类);(八)“绵谱”(茧馀类、制绵类);(九)“线谱”(茧绒类、抽线类);(十)“花谱”(花卉类、花纹类);(十一)“图谱(一)”(桑器图类、蚕器图类、纺织器图类);(十二)“图谱(二)”(桑图咏类、蚕图咏类、纺织图咏类);(十三)“图谱(三)”(豳风图咏类、四时图咏类);卷首有“纶音”。该书较全面地记载了从栽桑养蚕到织染成布全过程的各工序,并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工艺,都分别予以描述、说明,对推广普及中国农桑技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 布宪

    ①官名。《周礼》秋官司寇的属官。爵中、下士。掌公布国家刑罚禁令。国家有大事聚合民众,则掌其刑禁号令。②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秋官府。长官为布宪中大夫。下设布宪下大夫、小布宪上士,辖修闾中士、掌墐中士

  • 曹秉哲

    ?—1891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同治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迁至江南道监察御史、署户部给事中。光绪五年(1879)署甘肃兰州道。八年授甘肃按察使。十三年调任河南彰卫怀道,任职期间曾抢修黄河沁河大

  • 周地图记

    书名。作者不详,或说北周宇文护撰。一百零九卷(一作九十卷、一百三十卷)。记述北周政区沿革、山川道里、地名缘由、事件、传说、古迹等。已佚。清王谟有辑本,收入《汉唐地理书钞》。《元和郡县志》、《太平御览》

  • 契苾明碑

    唐代碑刻。题为“大周故镇军大将军,行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苾府君之碑铭,并序”。娄师德撰文,殷玄祚书。先天元年(712)十二月十六日立。原碑在陕西咸阳市北五里双泉洞东北崖上,略有残缺

  • 杂造局

    官署名。明代工部及各布政使司置,掌造其他同类专业局(如军器局)所不属者。工部所置,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各布政使司所置,设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 清军道

    官名。明代除江西外,各省皆设。为各省按察使佐官按察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清理本省军役。浙江、山东、陕西、福建、广西、贵州清军道兼管驿传。江西以右布政使清军。

  • 出纳使

    使职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始以侍御史杨慎矜充太府出纳使,掌钱物出纳。尔后又有司农出纳钱物使、两京含嘉仓出纳使、两京司农太府出纳使等。

  • 覃儿健

    东汉溇中蛮人。建初元年(76),与澧中蛮陈从举兵反汉,曾入零阳(今湖南桑植、龙山地)境,被零阳蛮精夫(渠帅)击散。三年冬再起,攻入零阳、作唐(今湖南安乡)、孱陵(今湖北公安)界中。五年春请降,被拒,于

  • 李揆

    711—784唐郑州(今属河南)人,字端卿。世为大族。开元进士。累官至中书舍人。乾元二年(759),上奏反对张皇后(良娣)加号“翊圣”。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肃宗谓其门第、人物、文章皆为当世第一,故时

  • 邳州

    北周改东徐州置。治下邳县(今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贞观元年(627)又废。金贞祐三年(1215)改淮阳军置。仍治下邳县。属山东西路。辖境相当今江苏泗阳、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