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秘书省

秘书省

官署名。晋代置,《晋书·徐广传》:“(徐广)除秘书郎,典校秘书省。”一说晋代称秘书寺,至南朝梁终改称秘书省,与尚书、中书、门下、集书并称五省。设秘书监为长官,领著作省,掌管国史的修撰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其官属有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北魏又设秘书令,位在监下,还设有秘书钟律郎。时秘书省长官经常参议制度,因设有内秘书,亦称秘书省为外秘书。北齐置监、丞各一员,郎中四员,校书郎十二员,正字四员,又领著作省。隋初加置录事二员,领著作、太史二曹。大业三年(607),增置秘书少监一员,为秘书省次官,减校书郎为十员,改太史局为监。其后又改秘书监、少监为秘书令、少令。又置儒林郎十员,掌明经侍问,唯诏所使;文林郎二十员,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此二郎官皆炀帝即位前的直司学士,增校书郎员四十人,加置楷书郎员二十人,掌抄写御书。唐龙朔二年(662),改名兰台,改秘书监为兰台太史,少监为兰台侍郎,秘书丞为兰台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天授初,改秘书省为麟台,秘书监、少监、丞为麟台监、少监、丞,神龙元年(705)复旧。以秘书监一员为长官,少监二员为次官,置秘书丞一员,秘书郎四员,校书郎八员,正字四员,主事一员,令史四员,书令史九员,典书八员,楷书手八十员,亭长六员,掌固八员,熟纸匠、装潢匠各十员,笔匠六员。并领著作、太史二局。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北宋前期,典籍图书之事皆归秘阁,秘书省仅掌常祭祀祝板,置判省事一员,以判秘阁官兼任。元丰改制后,秘书省置监、少监、丞各一员,著作郎一员,著作佐郎二员,秘书郎二员,校书郎四员,正字二员。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并领太史局。南宋初不置,绍兴元年(1131)复置。西夏亦置。辽、金、元改称秘书监。

猜你喜欢

  • 都副将

    官名。北魏前期置。统兵,地位在都将之下。太和十七年(493)及二十三年职令均未载。

  • 举叙司

    官署名。清末法部八司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法部及所属衙门司员的升降补调、京察考核等事,并考验法官、书记、律师、法律毕业生各员事项。置郎中三人,员外郎、主事各四人。

  • 湟溪关

    秦置。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即湟水,一作洭水)注入北江处。《史记·南越尉佗传》:秦末,“(南海尉)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即此。

  • 司庾大夫

    官名。即仓部郎中,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仓部郎中。

  • 绫锦院使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置,分东、西二使,简称绫锦使,为绫锦院长官。后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属东班诸司使。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改制为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

  • 先伯

    商代诸侯(见殷墟甲骨文)。武丁时期卜辞有“……先伯来告,三日允来……”(《殷墟文字乙编》第一九二片)。先伯即先方之君。参见“先方”。

  • 浇水

    即浇落水、饶乐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十六国时宇文乞得归据浇水以拒慕容皝;后燕慕容宝欲渡浇落水,北袭库莫奚,皆即此。

  • 古今书录

    书名。唐毋煚编。四十卷。在官修《群书四部录》基础上简编而成。分四部四十类,收书目三千零六十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各类均有小序。书中改正原录失误三百余条,新增书目三千六百余卷。多为两《唐书》经籍、艺

  • 北海郡

    ①西汉景帝置。治营陵县(今山东昌乐县东南)。西汉末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市、县地。东汉改为国,移治剧县(今昌乐县西)。辖境扩大。东汉末,文学家孔融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北魏

  • 宇文孝伯

    544—579北周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字胡三。宇文深子。北周武成元年(559),拜宗师上士。周武帝即位,引为心腹,朝廷机务,皆得先闻。参预谋诛宇文护,授开府仪同三司、东宫左宫正。从太子宇文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