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抹世勣
金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东北)酌赤烈猛安人,字景略,又字晋卿。契丹族。抚州刺史石抹元毅之子。承安二年(1197),因父死王事,召为侍仪司擎执。贞祐三年(1215),累官为太常丞,参预讲议所事。上言给从河北徙河南之军户分田不便,宣宗从之。正大中,任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学士。天兴二年(1233),从哀宗走蔡州(今河南汝南)。蔡州城破,与子嵩俱被杀。
金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东北)酌赤烈猛安人,字景略,又字晋卿。契丹族。抚州刺史石抹元毅之子。承安二年(1197),因父死王事,召为侍仪司擎执。贞祐三年(1215),累官为太常丞,参预讲议所事。上言给从河北徙河南之军户分田不便,宣宗从之。正大中,任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学士。天兴二年(1233),从哀宗走蔡州(今河南汝南)。蔡州城破,与子嵩俱被杀。
1434—1527明河南洛阳人,字希贤,号晦庵。天顺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弘治十一年(1498)代徐溥为首辅。敢直言,屡疏节财用、罢斋醮、禁乞盐。武宗即位
即“太姜”。
约1552—1629明浙江慈溪人。万历进士。授刑部主事,以言事谪福宁州判,迁合肥知县。后罢官,家居三十年。天启中起为南京工部主事,进郎中。虽年逾七十,然嗜官如癖,以媚魏忠贤,力诋张国纪、孙慎行等,天启
1837—1893清湖南江华人,字朗青。咸丰初与兄吉昌办乡团,后随湘军在江西、安徽等地与太平军作战。官至知州,加捐道员。后其部归左宗棠节度。同治四年(1865)擢福建按察使,迁布政使,参与镇压太平军余
南宋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人,一说胶水(今山东平度)人,字彦武。少贩盐。北宋末,为密州板桥左十将。建炎四年(1130)泛海归宋,为御营忠锐第八将,驻于明州。绍兴三年(1133),以战船六十艘降于伪齐,
书名。(1)晋乐资撰。三十一卷(一作三十卷)。记述战国至秦末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2)南宋陈傅良撰。十二卷。此书贯通《公羊》、《谷梁》、《左氏》三传之说,深究经旨,详阅世
书名。明徐凤著。六卷。成书于正统四年(1439)。系综合性的针灸学著作。卷一为针灸穴位、经脉、宜忌及治疗歌赋二十二首;卷二为《标幽赋》的全文及注释;卷三首载周身折量、寸法及全身各部经穴位置七言诗;卷四
官名。为各种正使副职。始见于秦、汉。北魏时置为皇帝所派使者的副手。自后凡有正使多并置,如唐、宋、辽、金之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节度使兼安抚使以及支度使、营田使、招讨使、经略使、指挥使、安抚使
即“移刺众家奴”。
583—621隋末唐初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后梁宣帝曾孙。炀帝时,以外戚为罗川令。大业十三年(617),岳州校尉董景珍、沔人张绣等人起兵反隋,推其为主。进据巴陵(今湖南岳阳)称梁王,建元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