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府路
北宋庆历八年(1048)所置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治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县)。领真定府,邢、洺、相、赵、磁六州兵马。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行唐、藁城、宁晋、广宗、邱县、肥乡、临漳等市、县以西地区及河南安阳、鹤壁、林州、汤阴等市、县。金废。
北宋庆历八年(1048)所置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治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县)。领真定府,邢、洺、相、赵、磁六州兵马。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行唐、藁城、宁晋、广宗、邱县、肥乡、临漳等市、县以西地区及河南安阳、鹤壁、林州、汤阴等市、县。金废。
即银质符牌。参见“银牌”。
在今湖南湘阴县北。《资治通鉴》:南朝梁承圣二年(553)王僧辩讨伐陆纳,军于车轮,即此。
北周以安育县改名。治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为武都郡治。隋、唐为武州治。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废。大中时复置,景福后属阶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省入阶州。
春秋关隘名。在今河南罗山县南豫鄂界上。即南北朝时义阳三关中的黄岘关,今罗山县西南九里关。一说即武阳关。《左传》定公四年(前506):蔡侯、吴子、唐侯伐楚,楚左司马戌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
唐武德五年(622)以毗善县改置。治今海南临高县北。属儋州。天宝元年(742)改属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儋州。五代南汉废。
①秦置。治今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三国蜀汉徙治南岸。南朝齐永明五年(487),改为垫江县。自战国秦至南朝宋,皆为巴郡治所,三国蜀汉置江州都督屯此,为重镇。②南朝齐永明五年置。治今重庆江津市东南綦江入长江处
唐疏勒镇驻地。在今新疆喀什市。一说即今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
1622—1701清河南柘城人,名之铉,字子金,号隐山。屡试不第,遂醉心数学、天文学和音韵等,终生不仕。著有《隐山鄙事》,包括十二种书,凡二十七卷,三十余万字。其中有《算学通义》、《几何易简集》、《天
杂志名。上海时事新报馆编印(有数册改署上海自由社编印)。不定期,大多是五至十日为一册。共刊行三十册。汇集当时报刊所载而成。分为图画、记事、言论一斑、传记、文牍、法令章程、文苑、杂录等栏。记事起于191
官名。(1)《周礼》大宗伯属官。亦称少宗伯。一说为周代置。中大夫爵。主掌建国之神位、社稷、宗庙。佐大宗伯。(2)隋、唐后为礼部侍郎的别称。(3)西魏、北周春官府小宗伯上大夫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