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舞
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一种舞蹈。相传汉时已见于江南民间巫舞。西晋时开始流入上层。后盛行于世。舞者穿白纻、长袖之轻纱,伴以琴弦清歌。舞时罗裾飘飘,如推若引,双袂齐举,有如白鹄、鸾凤飞翔。因以舞袖为主,故动作有掩、拂、飞、扬之分,节奏有徐、缓、快、急之别。由于歌舞交融一体,能达到很高艺术境界。隋唐相沿,入清商乐,长期流传。有女子单舞、队舞两种,多用于夜宴时表演。
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一种舞蹈。相传汉时已见于江南民间巫舞。西晋时开始流入上层。后盛行于世。舞者穿白纻、长袖之轻纱,伴以琴弦清歌。舞时罗裾飘飘,如推若引,双袂齐举,有如白鹄、鸾凤飞翔。因以舞袖为主,故动作有掩、拂、飞、扬之分,节奏有徐、缓、快、急之别。由于歌舞交融一体,能达到很高艺术境界。隋唐相沿,入清商乐,长期流传。有女子单舞、队舞两种,多用于夜宴时表演。
约273—约339晋朱提(今云南昭通)人,字承嗣。先世本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籍,世官南中,拥有“霍家部曲”,为当地一霸。初仕晋越巂太守。咸和七年(332)稍前,为建宁郡守。次年,降成汉李雄。九年
官名。(1)清代神机营军火局及军器库之长官,各设一人,分掌制造军火器及收发军火器械。(2)清末编练新式海陆军,陆军一营之长和海军一舰之长均称管带。
唐讨伐高昌的行军建置。高昌王麴文泰附西突厥,阻绝西域与内地交通。贞观十三年(639),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薛万钧、契苾何力副之,合兵十五万西讨。次年五月攻夺伊吾时罗漫山,兵临碛口,
?—1900清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字邵民。以贡生累官直隶布政使。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陷天津,直隶总督裕禄死,遂护理总督,代统其军,抗击八国联军。保定陷落后被杀。
南宋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字文季。绍熙三年(1192),任吏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宗正少卿。后退居白石山下,自号白石山人,学者称白石先生。著有《补汉兵志》、《白石诗传》。
北魏六镇之一。初年在今内蒙古磴口县,孝文帝时迁至今杭锦旗东北,北魏末又迁至今乌拉特前旗境。正光四年(523),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聚众反,各镇纷纷响应,六镇起义始此。《魏书·蠕蠕传》载,孝昌元年(525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设在汉高昌壁(今新疆吐鲁番东),即唐西州(后称和州)而得名。
官名。唐末五代节度使兼支度使,其下则置此官,主钱粮开支诸事。
书名。唐王维撰。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以名集。其弟王缙编成于代宗宝应年间。十卷,凡诗四百余篇。原集已佚。元明以降,刻家益出,版本杂驳。今有《四部丛刊》影印刘须溪评点元刻本《王右丞集》,六卷。196
金末兵制名。哀宗天兴二年(1233),朝廷迁至归德府(治今河南商丘南),改陈州(今河南淮阳)为金兴军,由粘葛奴申为节度使,拜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陈。奴申立五都尉以将其兵,即:建威卫来猪粪、虎威卫蒲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