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实录
书名。清官修。六十五卷,又首卷之一至之三为圣祖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及高宗序、进实录表、校对官。起自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止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为太宗皇太极一朝编年体史料长编。初纂于顺治九年(1652),至康熙十二年(1673)又特开史局,命儒臣搜讨订正,缮录成编,雍正时复令臣工校对,于乾隆四年(1739)勒成定本,然以后历朝仍续有改削。解放前,故宫文献馆及北平图书馆曾将其与太祖、世祖二朝实录初纂本合刊。
书名。清官修。六十五卷,又首卷之一至之三为圣祖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及高宗序、进实录表、校对官。起自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止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为太宗皇太极一朝编年体史料长编。初纂于顺治九年(1652),至康熙十二年(1673)又特开史局,命儒臣搜讨订正,缮录成编,雍正时复令臣工校对,于乾隆四年(1739)勒成定本,然以后历朝仍续有改削。解放前,故宫文献馆及北平图书馆曾将其与太祖、世祖二朝实录初纂本合刊。
唐方镇名。至德二载(757)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治今四川成都市),领成都府及彭、蜀、汉、眉、邛、嘉、巂、黎、戎、维、茂、雅、合、果等州。其后增领松、当、悉、柘
书名。明柯尚迁著。尚迁,福建长乐人,字乔可。嘉靖贡生。曾任邢台县丞。本书一册。万历六年(1578)附录于《曲礼外集》。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学算须知,包括数原,初定算盘图式,九九、九归歌诀及珠算术图式。第
1855—1934安徽合肥人,字伯行、端甫。李鸿章嗣子。举人出身。清光绪十六年(1890)至十八年任驻日公使,后常随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二十一年二月,由钦差大臣李鸿章荐派为赴日议和使团参议。李鸿章在日
地名。又作屏聿。突厥语音译。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大唐西域记·窣利地区总述》:“千泉者,地方二百余里,南面雪山,三陲平陆。水土沃润,林树扶疏,暮春之月,杂花若绮,泉池千所,故以名焉。”其
地名。在今甘肃平凉市北。清康熙十五年(1676)五月,大学士图海大败吴三桂将、原陕西提督王辅臣于平凉城北,夺其虎山墩,断其饷道,俯瞰城中,以炮攻之,王辅臣遂以是年六月降,即此。
本蜀郡北部冉駹都尉,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因汶山(即岷山)得名。治汶江县(今茂县北)。地节三年(前67)废入蜀郡,为北部都尉。东汉建安末刘备入蜀,复以蜀郡北部都尉置。治绵虒道(今汶川县西南)。
韩非子用语。谓君主执掌法术而静观臣下之功。《韩非子·扬权》:“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卢文弨注:“一谓道,可以常行。”陈奇猷注:“一,指主道之道,
官署名。属太仆寺。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养马务,次年修建四厩,称天驷监,左右各二,隶属左右骐骥院,各监设监官一人。掌饲养国马,区别其良驽,以备军国之用。熙宁三年(1070)并为左右两监。
即“满洲缺”。
1377—1402即朱允炆。明代皇帝。1398—1402年在位。太祖孙,朱标次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立为皇太孙。尝受命省决章奏,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条。三十一年即帝位,改元建文。诏举人才、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