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等工业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三年(1911)浙江巡抚增韫在杭州设立。分设机械、机织、染色三科,并附艺徒班。另设浙江省立中等工业教员养成所,以培养工业学堂教师为目的,分金工、木工、机织、染色四班。1912年后改名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
学校名。清宣统三年(1911)浙江巡抚增韫在杭州设立。分设机械、机织、染色三科,并附艺徒班。另设浙江省立中等工业教员养成所,以培养工业学堂教师为目的,分金工、木工、机织、染色四班。1912年后改名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
书名。简称《正宗记》。北宋契嵩(1007—1072)著。九卷。传纪体。按禅宗南宗编定的传法世系,记载释迦牟尼(卷一),西土、东土三十三祖(卷二至卷六)以及慧能至智达(卷七、八)共一千三百余人的身世和传
战国时楚国封君。楚考烈王时受封。春申君欲以为将,赵使魏加以“惊弓之鸟”为喻,言其曾为秦所挫,不可使为击秦之将。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在楚不见用而去赵,曾与荀况议兵于赵孝成王前。见《荀子·议兵》。
清制。新科举人每名给银二十两,以供制备旗杆匾额,故名。各省旗匾银由藩库正项银内给发,顺天府旗匾银由国子监、顺天府咨行户部领给。由户部福建司核查。
本名松江。北宋时,又称吴淞江,见于郏亶、郏乔等水利书。明、清时专称吴淞江。鸦片战争后,上海开为通商港埠,上海境内的吴淞江又称苏州河。北宋元丰以前,“自吴江县(今市)过甫里(今苏州市东南甪直镇),径华亭
全称三省户房国用司。官署名。南宋乾道二年(1166)置,总管财政。由宰相兼制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乾道五年罢。嘉泰四年(1204)再置。开禧二年(1206)改名国用参计所,三年亦废。
见“淮南格物”。
历(歷)书名。作者不详。二卷。记述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历官始末及其家世后裔。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官名。清末大理院副长官。佐正卿总理全院事务并监督一切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正三品,特简。
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唐光启三年(887),毕师铎袭广陵城,退屯山光寺,即此。
在今甘肃徽县东南嘉陵江畔,为关中、汉中通往四川盆地要隘。南宋绍兴四年(1134)吴玠、吴璘大败金兵于此,金兵从此不敢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