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
即“定王”。
即“定王”。
相传为上古帝王,始为蜡祭(《礼记·郊特牲》及郑玄注)。或说即尧,作“伊祁”或“伊祈”(《易·系辞下》孔颖达疏、《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或说为神农之别称(《礼记·郊特牲》孔颖达疏)。
今江苏江浦县西南高旺镇。《晋书·王浑传》:西晋太康元年(280)伐吴,王浑“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即此。
清末革命军事团体。宣统三年九月(1911.11)在上海成立,宗旨为“扫除满虏专制,造成共和政体”,成员皆为曾受中等以上教育之青年学生。十一月编练成军,转赴杭州驻扎训练。
宋人。水工。庆历八年(1048),黄河决口商胡,历久难以堵塞,他建议分三层下埽,减小流水冲力,以尽人力,巧合龙。董理此事的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拒不采纳,仍用旧法,终无效果。后因河北安抚使贾昌朝支持,三层
1524—?一译华台吉,又称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明代蒙古袄儿都司部人。麦力艮第四子。居于袄儿都司右翼巴苏特、卫新二部。
?—1417明山西夏县人,字仲文。洪武时举孝廉,官至刑部郎中。永乐时出为吉安知府,坐事谪办事官,从宋礼治会通河。以功为工部都水主事。十年(1412),黄河决阳武(今河南原阳),奉命往治,自中滦(今河南
地名。(1)在今贵州安顺市北。明洪武十年(1377),安陆侯吴复遣将杨文败土著兵于此。(2)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南。明洪武二十四年傅友德克普安(今盘县特区),别将杨文拔何买寨,即此。
即“后晋出帝”。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松山屯北。清崇德七年(1642),明军驻此,以防清师。
清代漕项之一种。清制,凡漕粮皆加征耗米,以折运输与仓贮之耗损,谓之正耗。山东、河南正兑米每石加耗二斗五升至二斗八升不等,其中小部分,在水次给丁,备补沿途折耗,大部分随正兑米起运入仓。改兑米每石加耗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