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
隋开皇元年(581)改南营州置。因境内易水得名。治今易县。十六年置易县为州治。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安新、满城等县以北,南拒马河以西。辽属南京道。此后辖境屡有改变。金属中都路。元属保定路。明洪武初废易县入州。属保定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属直隶。辖境兼有今涞水、涞源两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县。境内有长城之险,为河北地区门户。五代、北宋初,常在此与契丹剧烈战争。明代和瓦刺等部相持,此地为捍卫京师重镇。又以产佳墨著名,世称“易水法”。
隋开皇元年(581)改南营州置。因境内易水得名。治今易县。十六年置易县为州治。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安新、满城等县以北,南拒马河以西。辽属南京道。此后辖境屡有改变。金属中都路。元属保定路。明洪武初废易县入州。属保定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属直隶。辖境兼有今涞水、涞源两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县。境内有长城之险,为河北地区门户。五代、北宋初,常在此与契丹剧烈战争。明代和瓦刺等部相持,此地为捍卫京师重镇。又以产佳墨著名,世称“易水法”。
官名。《周礼·夏官》有射人,“掌国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等朝见国君的位置),根据射的礼法,肄习射礼。设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书名。全称《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亦简称《远西奇器图说》、《奇器图》。瑞士传教士邓玉函口授、明王征译绘。采西方传入科技书中有关机械学、物理学的内容选编而成。三卷。第一卷叙述重力、比重、重心、浮力等力学知
明代浚通运河工程之一。嘉靖六年(1527)黄河决于沛县(今属江苏),浸入运河,漕运受阻。明朝政府议开北自南直隶鱼台(今属山东)直抵沛县之留成(今已沦入微山湖),凡一百四十余里的新河,以通漕运。役夫六万
唐任官制度,六品以上分别为册授、制授、敕授,均由宰相商议拟定,上奏得准后除拜。六品以下为旨授,由尚书省拟奏,文属吏部,武属兵部。但员外郎、御史、供奉等官仍归敕授。
地名。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南。北宋熙宁九年(1076),郭逵攻安南,前锋将燕达拔广源州,又破之于决里隘,进抵富良江,即此。
官署名。又称山阴司。辽代置。在金山北,以阴山产金,故名。西京诸司之一,为控制西夏而设。后改为统军司,长官为统军使。属北面边防官。
秦置。因县南歙浦得名(《元和郡县志》)。治今安徽歙县。属会稽郡(一说属鄣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休宁县,十一年复置。西汉为丹阳郡都尉治,六朝、隋大业、唐天宝、至德年间先后属新都郡、新安郡。隋开皇
清末捐税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始于湖北。置买田房立契纳税,每契价一两于例征正税三分之外,另征三分契捐,连同正税共征六分,以一分留作州县办公经费,另五分用于教案赔款、庚子赔款或其他项目。宣统元
见“布钱”。
北魏胶东(今山东平度东南)人,字广明。曾为道士寇谦之从母佣赁。以善算七曜,使谦之服而师事之。后与谦之隐遁华山、嵩山。七年后卒。传算生博士殷绍曾从其学九章算术。与佛徒释昙影亦颇有往还。然语多怪诞,殊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