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大学士
官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简翰林官充任,备顾问应对,秩正五品。永乐时始以殿阁学士衔简入内阁参预机要。洪熙、宣德以后,阁权渐重,掌批答章奏,草拟诏令,事实上行使宰相职权。但因品秩低,故常以尚书兼任,以高其品秩。清沿置,升为正一品,但权任反不如明。雍正中设立军机处后,仅掌日常例行政务及发布文告等。
官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简翰林官充任,备顾问应对,秩正五品。永乐时始以殿阁学士衔简入内阁参预机要。洪熙、宣德以后,阁权渐重,掌批答章奏,草拟诏令,事实上行使宰相职权。但因品秩低,故常以尚书兼任,以高其品秩。清沿置,升为正一品,但权任反不如明。雍正中设立军机处后,仅掌日常例行政务及发布文告等。
相传舜时董父善养龙,以服事舜,舜赐姓董,命为豢龙之官,后以官为氏。
西周自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建立一套礼乐典章制度,巩固了统治。成王、康王两世四十余年,政局稳定,社会安宁,相传“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记·周本纪》),为西周最繁荣昌盛之时期,后世史家称为“成康之治”
汉代徭役制度。百姓至所在郡县以外服役称为外徭。《汉书·沟洫志》:“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著外徭六月。”在京师任卫士,或在边境充戍卒,均称外徭。
春秋时人。字敬仲。齐国上卿。齐襄公死后,与国子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即齐桓公。管仲改革,划国内士乡十五,分为左中右三军,与齐君、国子各帅五乡,掌一军。齐桓公十四年(前672),代桓公与鲁盟于防(今山东费县
仆(僕)中国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之称谓。后泛指被役使之仆人。又称世仆、家奴。《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赞:“卫青奋于奴仆。”奴仆社会地位低下,深受压迫。明末清初,南方奴仆的反抗斗争不断出现,被称为“奴
明成化七年(1471)置。治榆林堡(今陕西榆林市)。辖陕北长城沿边地区。属陕西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废入绥德州。八年置榆林府。
官署名。即太子清道率府。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虞候率府置,神龙元年(705)复改左虞候率府,开元初定置为左清道率府。
书名。明末清初戴笠撰。六卷。纪事本末体。记叙明嘉靖朝六事,标目为《兴献大礼》、《更定郊祀》、《钦明大狱》、《二张之狱》、《曾夏之狱》、《经略倭寇》。每事为一卷,皆先叙事而后论断。
唐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初应制举,授管州录事参军。武德五年(622),侍中陈叔达荐其才堪史职,授右武卫录事参军,预修南朝梁、北魏等史。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迁度支郎中,尝奏支度财物数千言,手不持本
即“吉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