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男女合葬
古代葬俗。主要见于原始社会晚期父系氏族社会确立之后,如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类型,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合葬多为一男一女,也有一男二女的;有男女一次葬的,也有迁葬在一起的。一般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面向男性,或女性墓坑比男性低而小。随葬品多置于男性一侧。对这种葬俗有不同看法:一说是夫妻合葬,反映出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一说是主奴(或妾)的关系,是阶级对立的反映。
古代葬俗。主要见于原始社会晚期父系氏族社会确立之后,如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类型,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合葬多为一男一女,也有一男二女的;有男女一次葬的,也有迁葬在一起的。一般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面向男性,或女性墓坑比男性低而小。随葬品多置于男性一侧。对这种葬俗有不同看法:一说是夫妻合葬,反映出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一说是主奴(或妾)的关系,是阶级对立的反映。
书名。清姚元之撰。八卷。作者嘉、道间先后任职翰林院、南书房、内阁、都察院及礼、兵各部,居官既久,熟悉掌故,遂成此书。卷一、二记清朝掌故、礼仪制度;卷三记各地风土人情;卷四记石刻印章、古籍文物;卷五、六
杂志名。教会宣传物。清同治十一年(1872)在汉口创刊。基督教会主办,沈子星、杨鉴堂主编。光绪二年(1876)停刊。
在今上海市。黄浦之名,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高子凤《南积善寺记》,《宋会要·食货八之二九》作黄浦塘,上引淀山湖、泖湖之水流径上海旧城区东,注入吴淞江。元至元年间,称为黄浦港,见于《同治上海
北宋雄州归信(今河北雄县)人。好学,工骑射。年十六,召试便殿,授三班借职,累迁濠州兵马都监。随父赵振驰骋疆场,曾访陕西五路形胜利害,作《聚米图经》五卷。后应诏上该图经、《五阵图》及《兵事》十余篇,为执
宋人。早年为富人门客,曾资助秦桧。后列名军中,得为武弁,监黄岩酒税。秦桧当权后偶见其名,骤用之。绍兴二十二年(1152)知绍兴府,次年改知临安府,后兼权户部侍郎。桧死不久,他被贬逐,死于新州(今广东新
古地名。相传商先公昭明曾迁居于此,在今河北南部泜水流域,一说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岔山一带。参见“八迁”。
见“阻卜”。
约157—约239三国时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字伯槐。汉末避乱迁居上党,耕种山阿。率宗族往依河间太守陈延,张杨围延堡壁六十余日,他率宗族为之策谋,遂得保全。并州刺史梁习荐于曹操,用为南和县长,
书名。清土观·罗桑曲吉尼玛(1737—1802)撰。三百零九叶。嘉庆六年(1801)成书。作者土族人,青海佑宁寺(藏籍概称郭隆寺)土观仓第二辈转世活佛。幼年入寺学经,及长,进藏,入哲蚌寺郭莽札仓,潜修
官名。战国秦置。守塞小吏。一说为官爵之名。秦爵多以左、右为名,如左庶长、右庶长、左更、右更之类,皆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