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和议
宋仁宗时宋与西夏交战,因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战役失败,关陇大震,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且恐辽、夏联合,希望结束冲突。西夏因兵马损折甚多,人民困于征役,与宋停止互市后,物资缺乏,也遣使求和。庆历四年(1044),宋夏达成和议,宋册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其他岁时赏赐计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二万匹、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茶一万斤,共计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双方恢复互市。此后,虽屡战屡和,但和议条款变化不大。
宋仁宗时宋与西夏交战,因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战役失败,关陇大震,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且恐辽、夏联合,希望结束冲突。西夏因兵马损折甚多,人民困于征役,与宋停止互市后,物资缺乏,也遣使求和。庆历四年(1044),宋夏达成和议,宋册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其他岁时赏赐计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二万匹、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茶一万斤,共计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双方恢复互市。此后,虽屡战屡和,但和议条款变化不大。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古洧水岸口。《左传》襄公九年(前564):晋以诸侯之师“济于阴阪,侵郑。次于阴口而返”,即此。
即“古尔班阿拉木图”。
西汉置。治今云南巍山县北。属益州郡。东汉改属永昌郡。三国蜀汉改属云南郡。南朝梁废。《水经·叶榆河注》:“又东南径永昌邪龙县”,即此。
太平天国印书。又名《十救诗》、《救世真圣主诏书》。洪秀全撰。刊刻年月不详。收妈别崽、姊别弟、哥 别妹、嫂 别叔、爹 别媳、男别女等诗十首,叙隔离男女清心慎言之道,为洪秀全教育其子洪天贵福及婿钟万信等的
见“蔑里乞”。
1834—1894清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咸丰举人。同治四年(1865)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六年,调高廉兵备道。后奏调赴闽总办税厘通商善后诸局,并海防事宜,署粮盐道。为当时
?—前712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722—前712年在位。名息姑,一作息。鲁惠公子。母为惠公继室声子。后惠公以宋女仲子为夫人,生太子轨(桓公)。惠公卒,轨年幼,他立而率国人奉轨。即位后曾与宋、齐、郑等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南。《左传》文公九年(前618):“楚侵陈,克壶丘”,即此。
或称族。古代标志家族血缘关系的称号。《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士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孔颖达疏:“氏、族一也,所从言之异耳。”只有士以上阶层才有氏,男子必称其
爵位名。亦作大梁造、大上造。秦国二十等爵之第十六级。为高级贵族爵位,常为国君出谋划策和统兵作战。秦孝公时商鞅,秦惠文王时之公孙衍,秦昭襄王时之白起,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