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兕
北宋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一说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武之。父战死,补右班殿直,为环庆巡检,御西夏屡捷。宋神宗召试骑射,迁路都监,徙鄜延、泾原。参加攻克河州之役,以军功累迁皇城使,为钤辖。后任通州团练使,鄜延总管。慕颜真卿为人。图画器用,皆刻“仇雠未报”字。力学兵法,与弟麟同为关中名将,号“二姚”。卒年六十七。
北宋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一说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武之。父战死,补右班殿直,为环庆巡检,御西夏屡捷。宋神宗召试骑射,迁路都监,徙鄜延、泾原。参加攻克河州之役,以军功累迁皇城使,为钤辖。后任通州团练使,鄜延总管。慕颜真卿为人。图画器用,皆刻“仇雠未报”字。力学兵法,与弟麟同为关中名将,号“二姚”。卒年六十七。
历(歷)赋册名。清顺治十三年(1657)颁行。每年一次。册内开列户口,钱粮数目,令百姓自填其按赋役额应纳钱粮数。年底由布政司查核。康熙十八年(1679)停止。
唐安史之乱后,政治黑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混战,统治者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德宗晚年,王伾、王叔文侍读东宫,常与太子(顺宗)议论时弊,并与柳宗元、刘禹锡等酝酿革新。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死,顺
?—740唐雍王李守礼女。神龙三年(707),吐蕃赞普遣使请婚,中宗许以金城公主嫁弃隶缩赞。景龙四年(710)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中宗亲送至始平(今陕西兴平),赠以锦缯、杂伎百工和龟兹乐,命左卫大
三国时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字曼基。家富于财,会汉末大乱,振施宗族,一朝尽散。举孝廉。曹操用为丞相刺奸主簿,迁扬州刺史,助张辽等守合肥。魏文帝时为侍中、魏郡太守。后迁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道中
斗(鬥)生物术语。见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抄本《鸡谱》。此书强调选种选配对斗鸡良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所谓“三配”,即“头嘴之配、羽毛之配、厚薄之配,方能补其不足,去其有余,得其中和。意即
概或作概,一称夫概王。春秋时吴国人。吴王诸樊子,阖闾弟。阖闾九年(前506),吴、楚战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以楚令尹子常所部士卒无斗志向阖闾献计:先攻子常所部,再以大军攻击楚军,必胜,阖闾不纳,遂自
1071—1128一作慧洪。宋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一说彭),号觉范,后改名德洪。元祐四年(1089),试经于汴京天王寺,得度,依宣秘大师讲《成唯识论》,有声讲肆。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
水堰名。在唐剑南道陵州籍县(今四川双流东南)东五里。武德初开,引汉水溉田二百顷,后废。文明元年(684),县令陈充复置,后又废。
南诏、大理时地名。元代改称。即《蛮书》卷四所记之三探览。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中部。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置通安州。
1550—?明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天启元年(1621)擢礼部尚书。谄附魏忠贤,三年,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承命杀杨涟、左光斗,充《三朝要典》总裁。六年,被同党倾轧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