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诚军
见“匡国军①”。
见“匡国军①”。
书名。清历朝官修。系光禄寺行政法典。清代光禄寺职司宴飨,并供备内廷一应差务、物品、钱粮,清廷甚为重视。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朝《光禄寺则例》编成,凡八门,计八十四卷。嘉庆八年(1803),增添两
?—1362元末泗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字通甫。至正十四年(1354)投朱元璋军,充前锋。善用兵,以不妄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约治军伍。官至佥枢密院事。久征战浙江,议罢寨粮法。进江南行省参知政事
官名。北周禁卫军*六率之一。设左右羽林率上士各二人,正三命,左右羽林率倅长中士各二人,正二命,左右羽林倅长下士,正一命。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器服皆用白色。
隋开皇七年(587)改阳夏县置。治今河南太康县。唐属陈州,明属开封府,清属陈州府。
宋代指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三月*苗刘之变时,赵构被迫退位,被尊为“睿圣仁孝皇帝”,退居睿圣宫,时称“睿圣皇帝”。
118—179东汉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人,字伯真。顺帝阳嘉中,举孝廉,历任繁阳令、侍御史。太尉杨秉荐为零陵太守,镇压桂阳李研和州兵朱盖等人起事。灵帝时任太尉、永乐少府,与司徒刘郃等密谋翦除宦官曹节等
即“华嵒”。
东汉甘陵(今河北临清东北)人,字仲进。桓帝为蠡吾侯时曾师事之,及即帝位,乃擢为尚书。时有“因师获印周仲进”之谚。与同郡房植各树朋党,互相倾轧。党人之议自此始。
唐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工翰墨。著有《法书论》,自述家世及诸家授受渊源,杂采诸家论旨而归本于用笔。天宝十二载(753),撰书《治浦桥记碑》。兄希逸、希寂,兄弟三人,皆为时所重。
官署名。简称乌思藏宣慰司。元置,掌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古鲁孙(阿里三路)军民政务,秩从二品,隶宣政院。设宣慰使五员为长官,下设同知、副使、经历、镇抚等。另设乌思藏管蒙古军都元帅二员、纳里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