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郑伯
即“郑桓公”。
即“郑桓公”。
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重臣,鼠尼施部首领。继屈利啜后用事于焉耆。曾遣使贡唐,太宗怒斥之,称:“焉耆者,我军得之,汝何人,辄敢摄国?”其后复立薛婆阿那支为焉耆王,然阴加操纵,实秉国政。
①东汉都洛阳,因在西汉旧都长安之东,故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又以建都地点代表这两个朝代,故又称西汉为西京,东汉为东京。张衡有《东京赋》。②北周大象元年(579)以洛阳为东京。隋文帝罢东京。炀帝即位
见“祗候殿头”。
佛教名词。境者,境界之谓。指“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认识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视“色”,耳识听“声”,鼻识嗅“香”,舌识尝“味”,身识有“触”,意识思“法”(即指
1710或1712—1788或1791清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字宏度,号笠湖。乾隆举人。曾任四川邛州知州,在传说卓文君故址建吟风阁,以演唱戏剧,作有杂剧《荀灌娘围城救父》、《寇莱公思亲罢宴》等三十余种
亦称船引税。明代税课之一。海防官向海外贸易商船颁发*船引时所征之税。万历初规定去东西洋者,每引税银三两,后增至六两。
书名。一作《此山集》。元周权撰。十卷。权,处州(治今浙江丽水)人,号衡之、此山。曾游京师,有诗名。是集为陈旅选定。通行有《元四家集》及《择是居丛书》本,均据至正刊本影印。
即“噶匝纳齐伯克”。
清代凡外来之手工工匠,必须加入同业行帮,方得受雇佣作。加入行帮时所缴纳之会费,名入帮钱。
元十一行省之一。至元元年(1264),置行省于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称北京行省。二年,罢,改置宣慰司,直隶于中书省。六年,立行省于东京(今辽宁辽阳),后徙治北京。十五年,罢,仍改置宣慰司(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