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博南山

博南山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为西陲要道。《后汉书·西南夷传》:永平十二年(69),于哀牢地置永昌郡,“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苦之”,即此。

猜你喜欢

  • 桓焉

    ?—143东汉沛郡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字叔元。少传家学,明经笃行,曾入宫为安、顺二帝讲授经书。历任太子太傅、光禄大夫、太尉等职。有弟子数百人。

  • 谭处端

    1123—1185金宁海(今山东烟台)人,原名玉,字伯玉。大定七年(1167),患风眩瘫痪,就医无效,值王喆居马钰宅传道,往谒求治,因出家学道,更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世称长真真人。十年,与马钰等

  • 伏闭

    汉代习俗,即伏天暑热停止工作。《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六年)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李贤注引《汉官旧仪》:“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

  • 登贤书

    科举考试用语。指乡试中举。贤书,本意指举荐贤能的名单。

  • 田莱制

    一种轮荒耕作制。行于周代。“莱”指不耕地,但并非撂荒,而是除草制肥的休耕地。据《周礼·地官》:分配土地依据土壤好坏,以一百为标准,分三等,上地莱五十亩,中地莱百亩,下地莱二百亩。莱地越多,表明所需要的

  • 竹简

    见“简”。

  • 右士尚书

    官名。北魏兴安二年(453)置,为尚书省右士曹长官。后罢。

  • 政和圣济总录

    即“圣济总录”。

  • 唱第

    即“唱名”。

  • 火宪

    为保护森林等自然资源而制订之防火法令。始于春秋战国。《管子·立政》:“修火宪,敬(警)山泽林薮积草。”《荀子·王制》:“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蔬)。”此项法令由虞师贯彻执行。